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47篇
  免费   170篇
  国内免费   178篇
测绘学   73篇
大气科学   130篇
地球物理   175篇
地质学   599篇
海洋学   107篇
天文学   5篇
综合类   123篇
自然地理   83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23篇
  2022年   23篇
  2021年   22篇
  2020年   21篇
  2019年   20篇
  2018年   33篇
  2017年   20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27篇
  2014年   54篇
  2013年   35篇
  2012年   33篇
  2011年   30篇
  2010年   56篇
  2009年   54篇
  2008年   44篇
  2007年   45篇
  2006年   45篇
  2005年   63篇
  2004年   49篇
  2003年   40篇
  2002年   36篇
  2001年   28篇
  2000年   28篇
  1999年   30篇
  1998年   31篇
  1997年   24篇
  1996年   42篇
  1995年   21篇
  1994年   50篇
  1993年   36篇
  1992年   36篇
  1991年   37篇
  1990年   32篇
  1989年   19篇
  1988年   11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9篇
  1985年   11篇
  1984年   8篇
  1983年   13篇
  1982年   9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2篇
  1977年   3篇
  1964年   2篇
  1960年   2篇
  1958年   2篇
  195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9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对胶州湾44个表层沉积物样品粒度组分进行分析,探讨了该区表层沉积物粒度特征和沉积物类型;并以沉积物组分分布和粒度特征为依据对沉积物进行聚类分析,结合其周边河流以及海底地貌分布,对其沉积环境进行了划分。结果表明,研究区沉积物类型主要有砂质粉砂、粉砂、粉砂质砂和泥;沉积物主要粒级为1.1Φ~7.1Φ,优势粒级为5Φ~7Φ,平均值为5.7Φ,粉砂的平均含量达到58.6%,砂、黏土的平均含量为23.6%和17.3%。将研究区沉积环境划为4类:湾顶及东部近岸浅水区域(I),大沽河—洋河水下三角洲区域(Ⅱ),湾西南部及中部深水区域(Ⅲ)和沧口砂脊周边及湾口区域(Ⅳ)。  相似文献   
2.
都庞岭复式岩体由加里东期、印支期和燕山早期花岗岩组成。通过工作我们认为燕山早期花岩可分为第一次和第一次,其中第一次花岗岩与Sn矿成矿关系最为密切。从早到晚,花岗岩由二花岗岩→钾长花岗岩→二长花岗岩→钠长花岗岩,云母由镁黑云母→铁黑云母→黑磷云母;岩浆体向酸度增高的方向演化,伴随着碱度的增高,由富钾渐变为富钠;微量元素上,岩浆逐渐贫SrBa、Cl、Sc,富Li、Rb、W、Sn、Mo、Bi、Nb、Ta、F、B;从早到晚,花岗岩LRB含量和LREE/HREE、δEu值不断降低,HREE含量不断增高。本区花岗岩为地壳重熔岩浆断分异演化的产物,形成于相对还原环境。  相似文献   
3.
4.
5.
根据工业测量系统的基本原理,通过对系统定向方法及精度的分析与评定,阐述了系统定向方法,保证系统测量结果的精度性及可靠性。  相似文献   
6.
随着河南区域化探扫面工作的结束,异常评价是摆在我们面前的当务之急。近年来,随着地质工作的不断深入,我们在异常评价程序及方法上作了一些探索,下面以桐柏县固庙—新集1:20万金银异常评价方法及效果为例,重点加以讨论。  相似文献   
7.
8.
区内火山活动早期为火山爆发成岩;晚期演化为岩浆侵入或隐爆两种成岩方式。矿主要受控于潜火山岩带、放射状断裂破碎带中。成矿是在晚期岩浆活动过程中,所携带的含矿介质叠加和热液作用活化了围岩中有用矿质迁移聚集而成,成矿作用与火山作用有着内在联系。  相似文献   
9.
川西前陆盆地中—新生代沉积迁移与构造转换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川西前陆盆地中—新生代各构造层的残余厚度展布和沉积特征分析发现,四川克拉通周缘的前陆盆地在晚三叠世时期发育于龙门山山前,明显属于龙门山褶皱逆冲构造载荷所形成的前渊凹陷;侏罗纪早期的沉积地层呈面状分布,没有表现出显著的挠曲沉降,指示了一个构造相对平静的阶段;中侏罗世早期前渊凹陷迁移至龙门山北段和米仓山山前,前渊沉积从晚三叠世的北东向转换为近东西向,广泛的湖泊相沉积预示了前陆盆地的欠充填状态;中侏罗世中晚期,川西盆地沉降中心又迁移到大巴山山前,相应的挠曲变形又从近东西向转化为北西向,构成了大巴山的前渊凹陷;晚侏罗世—早白垩世时期,沉降中心再次回到米仓山山前,巨厚的前渊凹陷沉积指示了米仓山冲断带的主要活动时期;白垩纪末—古近纪的前渊凹陷则跃迁至雅安—名山地区。川西前陆盆地的同造山沉降中心以四川盆地中心为核心在西部和北部呈弧形迁移,沉积序列不断更替和叠加。中生界各构造层底界构造图显示现今的构造低部位位于川西北地区和川西南地区,在川西北地区均有东西走向的等值线分布,而川西南地区等值线走向则为北东-南西向。因此分析认为,晚侏罗世至早白垩世的构造变形可能控制了川西盆地现今的地层变形,形成了川西北地区的南北向构造挤压结构,而晚期的新生代构造变形则主要体现在川西盆地的西南部,形成北东-南西向的地层展布特征。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南海东北部128个表层沉积样品的定量研究,揭示隆源和矿物碎屑各组分的分布,也显示了组分分析作为一种简单、快速的研究方法在海洋古环境研究中的潜力,研究区生源碎屑的分布明显受与水深相关的深海溶解作用所控制,水深3500-4000m的现代南海CCD以下,钙质生物的含量急剧减少,而硅质生物的含量急剧增加,研究区表层沉积中的碎屑矿物主要来源于亚洲大陆,吕宋镐的风化产物只起次要作用,且其分布主要受与离岸距离远近和海流相关的搬运作用所控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