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0篇
自然地理   2篇
  201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1.
次区域合作诞生于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但从一开始起对"次区域"及"次区域合作"的理解就存在许多不同的见解。同时由于次区域合作涉及边境地区,合作的领域又极其广泛,对次区域合作产生的成因没有定论。本文对"次区域"及"次区域合作"的定义重新做了界定,对次区域合作的分类及其相互影响、特征等作了阐述,并且从经济学、国际关系学、国际贸易学和地缘政治学等不同学科角度对次区域合作发展的成因进行了理论解释,以期促使我国更好的参与周边次区域合作。  相似文献   
2.
在对我国人口发展功能区提出的背景、意义、分布区域和政策取向进行梳理的基础上,分析影响我国四类人口功能区经济增长差异的五大因素,并结合新增长理论对影响因素进行模型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四类功能区主要通过影响长期工人的产出增长率、资本的增长率进而影响区域空间增长率的长期差异,四类人口发展功能区经济增长率展现了永久的增加而非收敛于一条平衡增长路径的特征。最后提出四大人口功能区区域协调发展的对策和机制。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