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3篇
海洋学   13篇
自然地理   1篇
  200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82年   5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1篇
  1978年   1篇
  197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范振刚 《海洋科学》1982,6(2):37-37
美国史密斯桑尼自然博物馆无脊椎动物系主任希金斯博士1981年10月12—20日应邀到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访问。希金斯博士以研究小型底栖动物而著称,在青期间作了“小型底栖动物筒介”、“海洋小型底栖动物分类单元  相似文献   
2.
海洋,一望无际,广漠无垠;波涛汹涌,怒吼咆哮,自古以来就引人入胜。著名唐代诗人白居易曾以“海漫漫,直下无底旁无边”的诗句来描述海洋广袤深沉的气势。因此很久以来,为探索海洋的密秘不少勇敢的人付出了惊人的代价;海洋也以她富饶的资源为人类的生产实践和科学试验提供了广阔的场所,海洋对人类的生存、世界的发展不断作出贡献。  相似文献   
3.
4.
栖息于潮间带的海生动物中,营底内生活的种类占很大的比例。这类动物以独特的生活方式适应或克服潮间带的各种不利条件而得到生存和繁衍。从报道来看现代海洋底内动物泂穴的研究具有多方面的意义。如某些潮间带底内动物的鉴定,仅以外部形态作依据显然不够,还需以其他生态资料,如粪便、洞穴、卵块等作参考。有些潮间带动物的地理分布范围与其营底内生活有关,它们可以借助洞穴的保护而渡过寒暖不适的气候。更重要的是这方面研究能对古生态学和地史学问題的探讨提供科学依据。有很多种潮间带底内动物洞穴、排出物和爬行痕迹等被作为“生活遗迹”而保存在化石中,因此这类化石的沉积岩层实际上已成为该类动物生存发展年代的记载。但是,在岩层古生态学分析研究中,比较困难的是如何区别古代生物居住、死亡或埋藏的地点,这个同题涉及到对沉积物形成的地点和过程的确定,进一步就可用这些资料来研究古代海岸变迁和海面的升降。就潮间带底内动物的居住和死亡地点(埋藏与死亡地点也可以不同)来说,有的可能一致(如某些不太活动的种类),有的则不一致(如贝类),作为古生态学依据,各具其长短,贝类无洞穴化石,其贝壳可成为化石,但埋藏与生活地点往往不一致;蟹类的优点是洞穴能成化石,其上并留有爬行痕迹;洞穴化石的埋藏与动物原来生活地点一致(亦有个別情况不一致)。早在地史年代就已有不少虾蟹类遗体及生活迹迹化石被发现:因此,现代潮间带蟹类洞穴的研究不仅对认识或鉴定古代甲売类动物有价值,而且对进一步鉴定种类、寻找演化线索和促进古生态学的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青岛潮间带在我国北方沿岸潮间带中颇具代表性。潮汐是规则的半日潮。 著者曾于1954-1964年,选以下四个点进行了调查:1,沧口潮间带,位于胶州湾内东北区中部,座东向西,坡度小的泥质和泥沙质滩涂;2.沙子口潮间带,位于青岛以东,为沙质滩涂;3.湛山湾潮间带:位青岛以东近郊,为沙质滩涂;4.大黑澜潮间带,位于胶州湾口,为岩石岸滩。每月进行二次大潮采集,每一采样点取两个定量(50×50厘米)样品和若于定性补充样品。从1963年5月至1964年9月,结合甲壳类生态进行了专题调查,本文就是根据上述调查,在软底质滩涂所获11种蟹类材料总结的,对所见各种蟹类的洞穴均经现场观察、测量并作了详细记录和拍照。对同一种蟹类洞穴的形态在不同地点和时间内所出现的变化也给予了特别的注意。 本文定稿过程中征得了山东海洋学院李嘉泳及本所曾呈奎,刘瑞玉、郑执中、吴宝铃、齐钟彦、马绣同等同志的修改意见,文中插图、照片由王兴虞、宋华中同志给予帮助,在此一并表示感谢。  相似文献   
5.
胶州湾潮间带污染生态学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范振刚 《海洋科学》1982,6(6):39-41
胶州湾是一个半封闭性的海湾。湾口距离仅有3.5公里。湾内最大深度65.39米,沿岸入海河流较多,环境中有较丰富的营养物质。湾内水温为2—28℃;潮间带滩涂的间隙水温为-1.5至27℃。盐度28.80—33.01‰。由于河流的冲积,湾内潮间带滩涂比较平坦,多属泥沙  相似文献   
6.
企鹅是南极生物的代表,约有1.2亿只,其中阿德雷企鹅的种群最大,约占其总数量的1/3,主要分布在南极大陆东部和南极半岛及其沿岸岛屿。 南极鸟类发出的声信号是它们集群、行动、繁殖、辨认配偶及幼子、抚育后代和防御外来侵害保卫自己的重要功能之一。中外学者分别对南极某些鸟类的生态行为和发声信号进行了研究,并取得较好的研究成果(Taylor et al.,1990;张春光等,1991;程明华等,1992,1993;Kerry et al.,1993)。但有关企鹅在不同生态行为下发声信号的研究却较少,除Speirs等(1991)对企鹅发声识别能力进行研究外,迄今尚未见有关其他报道。因此,本文作者利用范振刚同志20世纪80年代从南极现场对企鹅录音磁带作为原始资料,采用日本产7T08信号处理器,对阿德雷企鹅伴随生态行为发出的声信号的波形结构、声频范围及频谱特征等有关物理参数进行了初步研究,为更好地保护企鹅、维持南极的生态平衡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企鹅是南极生物的代表,约有1.2亿只,其中阿德雷企鹅的种群最大,约占其总数量的1/3,主要分布在南极大陆东部和南极半岛及其沿岸岛屿。 南极鸟类发出的声信号是它们集群、行动、繁殖、辨认配偶及幼子、抚育后代和防御外来侵害保卫自己的重要功能之一。中外学者分别对南极某些鸟类的生态行为和发声信号进行了研究,并取得较好的研究成果(Taylor et al.,1990;张春光等,1991;程明华等,1992,1993;Kerry et al,1993)。但有关企鹅在不同生态行为下发声信号的研究却较  相似文献   
8.
范振刚 《海洋科学》1981,5(2):39-44
胶州湾位于山东半岛南岸,濒临黄海,附近河流较多,常年有水把大量泥沙和各种有机物质携带进入滩涂和近岸浅水海域。湾内底质复杂,有泥、泥沙、沙、岩石和河口等不同类型的潮间带。 胶州湾生物种类极其丰富,其中有的属于热带的种属代表,如某些蟹类等;还有一些是属于北温带种和风土性较强的亚种或变种。就胶州湾附近不同环境潮间带生物群落组成种类来看,它反映了我国黄、渤海沿岸潮间带生态学的基本特点。  相似文献   
9.
范振刚 《海洋科学》1981,5(3):64-64
当我们漫步在潮水退下露出松软的海滩时,除了那美丽、奇姿争艳的生物引起了人们的极大兴趣外,同时还会发现许许多多大小不一、型式各异的洞洞,它更能吸引起人们的好奇心。有的人会蹲下来,将手伸入洞内试一下它的深浅,更有的人干脆来个彻底挖掘,想发现其中的奥妙。殊不知这些同志竟不自觉地充当了拆除房合的“破坏者”。因为这些洞洞是许多小动物经过长时期辛勤劳动而筑建起来的“家”。  相似文献   
10.
名词解释     
环境背景值 环境背景值亦称环境本底值。是指岩石圈(包括土壤)、水圈、大气圈和生物圈等自然环境组成要素在未受到人类活动影响时,其化学元素(或化合物或同位素)的原始平均含量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