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篇
  免费   0篇
自然地理   1篇
  201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规模宏大的地表负地形——喀斯特天坑具有巨大的容积和陡峭圈闭的岩壁,在坑底形成异于坑外的独特微生境,是研究物种组成和多样性的理想场所,但目前鲜少对喀斯特天坑植物群落的生态过程及其空间变化特征进行探讨。本研究以云南沾益大毛寺原生天坑植物群落为研究对象,通过游动分割窗技术以及边缘效应值、边缘效应强度和β多样性指数的计算,对原生天坑"坑边缘—坑壁—坑底"的生态交错带进行定量判定,探讨垂直环境梯度上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变化特征及天坑内外物种多样性边缘效应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原生天坑"坑边缘—坑壁—坑底"垂直梯度上的生态交错带出现在坑壁中域位置,宽度大约为40 m,是连接天坑内外生态系统的一个特殊生态过渡带;天坑内外植物群落在坑壁出现"断裂",存在不同于一般生态交错带的"边缘负效应";基于β多样性指数,垂直环境梯度上植物物种更替率总体呈上升趋势,坑底与坑边缘的植物群落物种组成存在较大差异,坑底拥有更高的物种丰富度和多样性,具有重要的物种多样性保护库价值。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