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自然地理   5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辽宁沿海经济带工业环境效率分析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7  
环境效率是生态效率的重要组成部分。基于环境效率对于指导区域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的重要意义,以重工业基地辽宁沿海经济带为例作环境效率研究,应用数据包络分析(DEA)和随机前沿分析(SFA)测算辽宁沿海经济带2001~2009年工业环境效率和产出弹性。在此基础上利用Tobit模型构建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工业环境效率的关键影响因素。结果表明:2001~2009年辽宁沿海经济带工业环境效率有大幅提高,但与理想状况仍有一定差距。其中大连的工业经济增长主要依靠劳动力推动,对环境成本的依赖正在减小,丹东、营口和葫芦岛3市的工业增长需要牺牲更多的环境成本。重工业化、资本密集化和高新技术化不利于工业环境效率提高,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则极大地促进了工业环境效率的提高。所有制结构、生产规模、外商投资和环境管理力度等因素因其作用的两面性,对工业环境效率无有效影响。  相似文献   
2.
近10年中国大气PM10污染时空格局演变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李名升  张建辉  张殷俊  周磊  李茜  陈远航 《地理学报》2013,68(11):1504-1512
为分析近10 年来中国PM10污染时空格局演变,运用统计学和GIS 方法对2002-2012 年PM10监测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① 地级及以上城市ρ(PM10)年均值由0.130 mg·m-3下降至0.076 mg·m-3,达标城市比例由37.6%上升至92.0%;环保重点城市ρ(PM10)日均值超标天数比例由24.7%下降至7.0%。② 12 月份PM10污染最重,其次为1 月和11 月;8 月份污染最轻,其次为7 月和9 月。③ PM10的重污染区域明显减小,由集中连片分布变为零星点状分布。但空间格局未发生明显变化,北方尤其是西北、华北地区及山东、江苏、湖北一直是PM10污染相对严重地区。④ 北方地区PM10污染重于南方地区,两者的差异主要发生在北方采暖期(1-4 月及11-12 月)。⑤ PM10污染的改善主要体现在重污染城市的改善,1/10 左右的重污染城市对降低全国PM10平均浓度的贡献约占1/3,而清洁城市PM10污染则有加重趋势。⑥ 环保重点城市污染天气以轻度污染为主,占全部污染天数的80.4%。受沙尘天气影响,3、4 月份发生严重污染天气的比例较高。  相似文献   
3.
以吉林省为例,应用无残差完全分解模型,将工业污染产生量和排放量的变化分解为规模效应、空间结构效应和技术效应,分析清洁生产和末端治理不同产业生态化策略导向下的环境绩效,探索产业生态化发展改进方向.结果表明:清清生产的控污效果在数量上大于末端治理的减排效果,产业生态化发展表现出以预防策略为主的特征.但是,环境目标主要通过清...  相似文献   
4.
中国二氧化硫减排分析及减排潜力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SO2是中国主要污染物总量控制指标之一。分析SO2排放变化和影响因素对今后SO2及其他污染物减排具有借鉴意义。在分析近10 a来尤其是"十一五"期间中国SO2减排趋势的基础上,通过构建对数平均权重模型和减排潜力模型分析SO2减排的影响因素和减排潜力,并对"十二五"SO2排放进行情景分析。结果表明:SO2排放量呈先上升后下降的变化趋势,"十一五"减排目标顺利实现;2005~2009年,中国工业SO2排放量平均每年减少65×104 t,其中,经济增长平均每年促进SO2排放量增长315×104 t,技术进步则平均每年使SO2排放量减少344×104 t,行业结构因素平均每年减少SO2排放量36×104 t;中国SO2排放强度存在着绝对趋同和条件趋同,在条件趋同下,2009年中国各地区SO2减排空间为738×104 t,相当于当年SO2排放量的1/3;"十二五"期间,若工业SO2减排目标为8%~10%,则其去除率在2015年末需达到74%~80%,减排形势将依然严峻。  相似文献   
5.
常用水环境质量评价方法分析与比较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为比较水环境质量评价方法的适用性和局限性, 在分析几种常用评价方法的基础上, 利用2008 年长江流域和淮河流域190 个国控断面水质监测数据对单因子评价法、平均污染指数法、内梅罗指数法、灰色关联分析、模糊综合评价、物元可拓评价法、综合水质标识指数法等7 种方法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①指标权重的选择对评价结果影响有限, 73.7%的断面评价等级没有因权重发生变化, 但物元可拓法对权重变化较为敏感。②当评价指标污染程度相当时, 平均污染指数法较为适合;当某指标污染程度较为突出时, 内梅罗指数更为恰当。但两者评价结果吻合程度较高, 相关系数达0.94, 且水质越差, 结果越接近。③分级评分法和单因子评价法评价结果差异较大, 仅有10%左右的断面评价等级一致, 且水质越差, 各种方法所得的评价等级差别越大。④各种评价方法具有一定的关联性和互补性, 评价等级相关系数在0.7 左右。综合各种评价方法理论上的优缺点并结合环境管理需求, 单因子评价法和综合水质标识指数法是两种优选方法, 在水环境质量评价中可以组合使用。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