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地质学   3篇
综合类   4篇
  2024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08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降雨是地质灾害的主要诱发因素,但做到精准预测降雨时段和落区很难,这也是传统的地质灾害短期预警误报率较高的原因之一。湖南省地处中南,降雨充沛,地质条件相对脆弱,地质灾害多发频发。为应对日益严峻的地质灾害防治形势,结合湖南多年预警工作经验,构建了“631”递进式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模式。该预警模式以湖南省地质灾害综合防治信息系统为技术支撑,基于精准度较高的短临雨量预报和实况雨量,形成“提前6 h预报暴雨落区、提前3 h预警、提前1 h叫应、提前半小时再呼应”预警叫应机制。目前该预警模式已广泛应用于湖南省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大大提升了预警效率和精准度。2022年6月初湖南遭遇一轮超历年极值的强降雨过程,地质灾害呈群发性出现,运用该预警模式,2022年转移人数、避让起数均排全国第一,取得了显著的防灾成效。  相似文献   
2.
综合分析广元市利州区地震重灾区地质环境背景,在野外实地调查的基础上,对5·12汶川地震引发的次生地质灾害隐患进行了统计,并对地震引发次生地质灾害的控制因素及地震引发次生地质灾害进行了分析,提出相应的防治对策。认为地震强度是地震次生地质灾害发生的直接动力,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地质构造是地震次生地质灾害形成的主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3.
湘西北地区为湖南省地质灾害高易发区,多年以来一直是湖南省汛期地质灾害气象预警预报关注的重点地区。本文以2014年7月的一次强降雨过程分析为例,探讨安化、永顺两县降雨与地质灾害发生的关系,对已有的气象预警预报模型进行修正、完善,通过GIS平台网格化、调整参评因素权重、确定区域降雨引发地质灾害阈值等方法,达到湘西北地区地质灾害气象预警预报初步精细化的目标,并通过上述方法的探讨,对全省地质灾害气象预警预报精细化工作推进提供经验。  相似文献   
4.
文章介绍湖南省地质灾害应急中心布设监测设备对炎陵县霞阳镇草坪村新屋组滑坡隐患开展专业监测。监测数据分析表明,GNSS地表监测数据出现了一次明显增大过程,经现场调查验证,专业监测数据与现场裂缝变形情况基本相符。初步判断滑坡体隐患整体上处于变形阶段,降雨是导致滑坡加剧变形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5.
1前言2006年、2007年湖南省东南部地区分别遭受一次强热带风暴袭击,由此带来的强降水具有突发性、强度大的特征,引发大量崩塌、滑坡、泥石流灾害,造成巨大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严重的损失,让我们不得不思索一个现实的问题:在强台风、强热带风暴等极端天气事件下,如何有效地防  相似文献   
6.
湖南沅麻盆地红层地区是我省地质灾害高易发区,多年来一直是我省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重点关注区域。本文以怀化市辰溪县大水田乡窝棚溪滑坡专业监测点为例,初探沅麻盆地红层地区滑坡专业监测方法。通过分析强降雨过程各监测因子数据变化情况,分析判定已布设各监测设备的监测效果,对后期沅麻盆地红层区域地质灾害监测手段和方法提出建议,同时希望能对影响滑坡的降雨量、孔隙水压力、土壤含水率,地表位移及深部位移等因素和滑坡气象预警指标体系建立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综合分析广元市利州区地震重灾区地质环境背景,在野外实地调查的基础上,对5·12汶川地震引发的次生地质灾害隐患进行了统计,并对地震引发次生地质灾害的控制因素及地震引发次生地质灾害进行了分析,提出相应的防治对策.认为地震强度是地震次生地质灾害发生的直接动力,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地质构造是地震次生地质灾害形成的主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