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海洋学   1篇
综合类   7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淡水有核珍珠大面积养殖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33.3hm2的育珠水体中,选择2龄三角帆蚌作手术贝,采用外套膜错位排列的方法,每只母蚌植入直径6~7mm珠核10粒进行育珠试验。结果表明,经2~3a的育珠,育珠蚌成活率75%,留核率45%~75%,优质珠率40%,经济效益是普通无核珍珠的3倍以上,并且收珠后的育珠蚌可以再次植核育珠。1991-2001年,试验结果以广东绍河珍珠有限公司建立的养殖基地在福建、江西、安徽、浙江和江苏等地进行示范和推广,推广面积2000hm2,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2.
附壳造型珍珠培育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比较了不同材料模核、模核规格和植核季节对三角帆蚌和褶纹冠蚌育珠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贝壳、金属铝、硬塑料和软硅胶模核对三角帆蚌和褶纹冠蚌的成活率和优质珠率存在显著性影响(P<0.05),硬塑料模核的优质珠率最高;不同规格模核对三角帆蚌和褶纹冠蚌的成活率和优质珠率均存在显著性影响(P<0.05),利用复合模核的育珠效果较好,育珠蚌成活率最高可达88%以上,优质珠率最高可达33%;不同季节插核对三角帆蚌和褶纹冠蚌的成活率和优质珠率均存在显著性影响(P<0.05),在春季或秋季进行手术植核,取得的育珠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3.
综述了河蚌养殖育珠对水域水质影响以及养殖模式优化,指出采用适当的养殖模式养殖育珠,可修复水域环境与改善水质状况.  相似文献   
4.
以印度尼西亚引进大珠母贝亲本繁育的子代F1群体进行植核育珠,育珠贝数量8086只,在海区休养20d后,统计育珠母贝的成活率与留核率,比较3月与4月植核手术育珠贝的育珠性状差异。结果表明:休养期结束后,育珠贝的成活率与留核率分别为97.57%和90.69%;育珠期3个月时(6月17日)育珠贝的成活率为81.22%;4月植核育珠母贝的留核率与成活率明显高于在3月的植核育珠母贝,但两者之间差异不具统计学意义(P〉0.05)。  相似文献   
5.
引进印度尼西亚大珠母贝人工育苗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雷州半岛海域水温24.0~30.0℃、盐度30.8~32.5、pH8.0~8.3条件下,以牟氏角毛藻,亚心形扁藻,牟氏角毛藻、亚心形扁藻和小球藻,天然混合藻等4种饵料,进行印度尼西亚产大珠母贝亲贝促熟培育试验。结果表明:不同饵料组合在亲贝促熟百分率、排精产卵率和受精率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阴干温差流水刺激可以有效诱导亲贝排精产卵,优选幼虫和投放合适的采苗器可以提高幼虫的变态率。  相似文献   
6.
2009年3月至2010年10月进行企鹅珍珠贝游离珍珠植核手术,6个月后进行附壳造型珍珠再植核手术,附壳珍珠养殖育珠时间12个月,游离珍珠18个月。结果表明:经过术前麻醉处理的珍珠贝容易开口,方便植核手术,提高作业效率;使用特制可调式送核针可以达到核片同送,减轻手术创伤;附壳珍珠培育实验组成活率、商品珠率分别为(82.2±2.6)%与(69.9±4.7)%,比对照组分别提高了11.5%和18.6%(p值<0.05);游离珍珠培育实验组对照组的成活率、留核率与商品珠率分别为(31.8±1.9)%、(20.0±1.5)%与(38.8±2.6)%,实验组留核率与商品珠率比对照组分别提高了10.9%和13.4%;对企鹅珍珠育珠贝进行一体两用技术育珠试验,企鹅珍珠贝适合培育附壳造型珍珠,但不适合培育游离珍珠。  相似文献   
7.
2005年3月~2007年12月,通过系列实验比较了术前处理和养殖模式对三角帆蚌和褶纹冠蚌培育附壳造型珍珠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1)术前处理能显著提高三角帆蚌及褶纹冠蚌的成活率、成珠率和优珠率(P<0.05)。2)三角帆蚌及褶纹冠蚌鱼蚌混养组的成活率、成珠率和优质珠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手术蚌处理的合适密度为3000只/667m2,透明度5060cm,处理时间2030d;蚌鱼混养的草鱼和鲮鱼放养密度为50~70尾/667m2,鲢鱼20~30尾/667m2,鳙鱼50~60尾/667m2,三角帆蚌或褶纹冠蚌放养密度1200只/667m2。  相似文献   
8.
三角帆蚌流水式人工育苗,采用亲蚌自然授精,静水采集钩介幼虫,流水育苗。在育苗室周围设防护堤,室内各育苗地用砖叠成,砖块间留有缝隙,使之成为一个有微流的水环境。以体长10cm的鳙鱼采集钩介幼虫,作为宿主鱼。流水育苗操作简便,效果较好,每个小池(1.44m2)可培育稚蚌5000~6000只,高产者可达1万只。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