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4篇
地质学   10篇
综合类   16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5篇
  1990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商丹断裂带是北秦岭加里东造山带与中秦岭海西造山带的分界断裂,由韧性剪切应变带、逆冲推覆构造带、地堑断陷带及其所夹持的岩块、岩片、构造岩、褶曲等多种地质体组合成复杂的断裂带。其演化历史至少经历晋宁期俯冲、加里东期碰撞、海西—印支期陆内俯冲、燕山期滑脱推覆和喜山期地堑断陷的复杂演化过程而形成今日所见的复杂断裂构造。  相似文献   
2.
本文通过对库松木切克山喇嘛萨依铜矿地质特征及控矿因素的研究,总结出该类矿床的若干勘查标志,其中地层层位、含矿岩相、地球化学异常、容矿岩石、围岩蚀变、活化脉体及同生断裂等最为明显。在区域内如能确定出这些标志,尤其是标志组合的存在,则将可能取得该类矿床找矿的新突破。  相似文献   
3.
本文通过对东秦岭地区古生代以来断裂带活动特征的分析,阐明该构造带是属于地中海型断裂式多期构造活动带的基本观点。  相似文献   
4.
该区海西期控矿花岗岩分属两大碰撞期的两次侵位,据岩石化学、微量元素及稀土元素所提供的成因信息,每一碰撞期均以同构造碰撞带深熔Ⅰ型斜长花岗岩或花岗闪长岩小侵入体为先导,当碰撞高峰过后在造山晚期,才有S型二长花岗岩和花岗闪长岩岩基就位,无论是Ⅰ型还是S型均为壳源成因。  相似文献   
5.
东秦岭松树沟蛇绿岩是秦岭造山带中出露于变质基底岩系之上的、形成于中元古代晚期(1000~1250Ma)的异地蛇绿岩构造岩片,与周围变质地层里构造接触关系,为一自南而北的逆冲推覆岩片,于983Ma±发生构造侵位及变质作用。蛇绿岩主要由超镁铁岩和镁铁岩两个单元组成,变质橄榄岩(纯橄榄岩、方辉橄榄岩)具地幔残余成因,ΣREE低,REE特征为LREE富集、HREE近平坦型式。变质基性火山岩的常量元素、微量元素和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显示以T-MORB为主,兼具有OIB特征,形成于小洋盆构造环境,于晋宁期北秦岭活动大陆边缘的俯冲-碰撞过程中发生变形变质并侵位于陆壳当中。  相似文献   
6.
商丹断裂带是北秦岭加里东造山带与中秦岭海西造山带的分界断裂,在空间上由韧性剪切带、逆冲推覆构造带、断陷-走滑地堑断裂带及其所夹持的岩块、岩片、褶皱所组成的大型复杂断裂带。其演化历史至少经历晋宁期海沟俯冲;加里东期陆内俯冲-碰撞;海西—印支期陆内俯冲;燕山期的逆冲-推覆和喜山期断块-走滑的复杂演化过程,而形成今日所见的复杂断裂构造。  相似文献   
7.
秦巴造山带构造特征与地壳深部构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8.
东秦岭商丹构造带主要地质体的同位素年龄及其构造意义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东秦岭商丹构造带内的武关岩群大陆裂谷火山-沉积岩系、松树蛇绿岩、丹凤岩群岛弧型火山-沉积岩系及主要岩浆侵入岩体主体形成于中、新元古代。中元古代是北秦岭地壳的主要垂向增生时期,晋宁期沿商丹构造带发生洋-陆俯冲-碰撞造山作用,导致北秦岭地壳的形成和侧向增生。  相似文献   
9.
本文所称杨子地台北缘,系泛指阳平关—大巴山断裂以北,留坝、柞水、山阳、浙川断裂带以南,陕、豫、鄂、川西省接壤的广大地区(图1)。其构造部位包括习惯上所称的南秦印支褶皱带、北大巴山加里东褶皱带和两郧突起三个二级构造单元。本文作者从1976年和1982年曾先、后两次到上述地区范围内作专题性地质调查。根据作者所观察到的地质现象,结合前人资料的阅读,从岩石建造组合、岩浆活动表现和岩石化学特征,分析本地  相似文献   
10.
商丹断裂构造特征及其演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