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080篇
  免费   1760篇
  国内免费   2666篇
测绘学   1178篇
大气科学   969篇
地球物理   1198篇
地质学   5039篇
海洋学   1273篇
天文学   120篇
综合类   657篇
自然地理   1072篇
  2024年   52篇
  2023年   147篇
  2022年   454篇
  2021年   523篇
  2020年   417篇
  2019年   474篇
  2018年   398篇
  2017年   388篇
  2016年   427篇
  2015年   492篇
  2014年   499篇
  2013年   543篇
  2012年   662篇
  2011年   688篇
  2010年   594篇
  2009年   625篇
  2008年   569篇
  2007年   631篇
  2006年   566篇
  2005年   436篇
  2004年   335篇
  2003年   246篇
  2002年   311篇
  2001年   283篇
  2000年   209篇
  1999年   118篇
  1998年   71篇
  1997年   54篇
  1996年   40篇
  1995年   36篇
  1994年   30篇
  1993年   18篇
  1992年   24篇
  1991年   18篇
  1990年   20篇
  1989年   18篇
  1988年   10篇
  1987年   10篇
  1986年   15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11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5篇
  1981年   3篇
  1978年   2篇
  1977年   2篇
  1975年   2篇
  1958年   4篇
  1957年   3篇
  1954年   9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提出多天线基线网单历元模糊度同步解算法,其具体实现步骤为:1)根据宽巷组合模糊度易于固定的优点,采用附加已知基线长度约束法同步解算各基线的宽巷模糊度,得到dm~cm级精度的近似基线分量;2)将解算得到的各近似基线分量作为约束,同步解算各基线的基频模糊度,以获取mm级精度的基线矢量。该方法的关键在于检验各历元宽巷模糊度解算的正确性,以获取可靠的近似基线分量,为解算各基线的基频模糊度提供准确的基线先验信息。由于动态情况下各历元观测信息比较少,单纯依赖ratio检验不可靠,提出结合基线误差、单位权中误差、基线网模糊度闭合环及ratio值等对多组宽巷模糊度进行检验,避免ratio值设置不当导致模糊度检验中发生纳伪和弃真问题。实测数据结果证明,该处理方法使得模糊度解算的成功率提高1%~2%,可以获取移动平台更丰富的导航信息,提高其服务能力。  相似文献   
2.
目的:测定湖南洪江国家黄精标准化基地多花黄精中的多糖含量,为多花黄精的进一步开发利用及药材质量标准研究奠定基础。方法:以葡萄糖为标准品,采用硫酸-蒽酮试剂显色,应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多花黄精多糖含量。结果:葡萄糖在3.28~19.68μg/mL范围内线性良好(r=0.9992),多花黄精多糖平均含量为8.05%。结论:洪江种植基地的多花黄精品质优良,洪江是道地黄精药材种植理想基地。  相似文献   
3.
基于分布式控制力矩陀螺的水下航行器轨迹跟踪控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控制力矩陀螺群(CMGs)的水下航行器具有低速或零速机动的能力。采用基于分布式CMGs的水下航行器方案,并研究其水平面的轨迹跟踪控制问题。通过全局微分同胚变换将非完全对称的动力学模型解耦成标准欠驱动控制模型,并根据简化的模型构建其轨迹跟踪的误差动力学模型,将轨迹跟踪控制问题转化为误差模型镇定问题。基于一种分流神经元模型和反步法设计了系统的轨迹跟踪控制律,该控制器不需要对任何虚拟控制输入进行求导计算,且能确保跟踪误差的最终一致有界性。仿真结果表明该控制器能够实现在不依赖动力学参数先验知识的情况下对光滑轨迹的有效跟踪。  相似文献   
4.
了解物种利用资源和占据生态空间的能力,对维持完善和科学保育荒漠戈壁植物群落的多样性具有重要意义。在综合反映各生态因子作用的群落类型和海拔梯度组合而成的两条资源轴上,测度分析了甘肃酒泉荒漠戈壁灌木群落主要优势种的生态位特征。结果表明:(1)在群落类型和海拔梯度两条资源轴上,红砂(Reaumuria songarica)、泡泡刺(Nitraria sphaerocarpa)和合头草(Sympegma regelii)的重要值和生态位宽度均较大,说明这些物种适应能力强,能够较好地利用环境资源,分布范围大,作为荒漠戈壁灌木群落中的广域种具有重要的生态地位和作用。(2)荒漠戈壁优势物种间的生态位重叠值多数较小,在群落类型和海拔梯度资源轴上生态位重叠值小于0.5的分别占总种对的62.63%和77.89%。生态位宽度大的物种之间一般生态位重叠值较高,物种利用资源能力强且存在竞争关系;然而,生态位宽度较小的物种与其他物种之间的生态位重叠程度较低,不同物种在环境资源的需求上产生互补,可以和谐共存;生态位宽度小的物种之间生态位重叠值仍较高,物种分布呈斑块现象;因此,生态位重叠与生态位宽度之间无显著相关性。(3)荒漠戈壁优势物种间总体表现为不显著的正关联,表明该植被群落结构及其物种之间处于稳定共存的状态。  相似文献   
5.
中国多数红树林陆地边缘存在着大量的养虾池塘。这些养虾池塘可通过:(1)换塘外排废水,(2)清塘直排污泥影响周围的红树林。本研究共包含两个实验,来探讨这两种类型的排污对秋茄幼苗生长的影响。实验一模拟虾池常规换塘情况,研究换塘废水对秋茄幼苗生长的影响。实验二设置四种虾池清塘污泥沉积厚度(0 cm,2 cm,4 cm,8 cm),研究虾池清塘污泥的累积效应对秋茄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如下:在5,15和25三种盐度下,虾池换塘废水未对秋茄生长指标造成显著影响;而清塘污泥对秋茄生长的影响与其沉积厚度有关,大多数生长参数在污泥沉积厚度为4 cm时呈现最大值。秋茄幼苗在适量的沉积厚度下加速了生长,且本实验秋茄幼苗对虾池清塘污泥的耐受性为沉积厚度8 cm。  相似文献   
6.
在回转椭球状降水粒子的假设下求出了降水粒子的散射截面,并且考虑了粒子轴线铅垂和随机取向两种重要的典型情况;推导了双极化雷达的回波方程以及降雨量公式。该方程除包含降水粒子的信息外,关于雷达与降水粒子间的几何关系都以雷达天线仰角及雷达与降水粒子间的距离表示,同时还考虑了地球的球面效应和大气折射效应。由于采用了并矢方法,使推导简捷明了  相似文献   
7.
格网DEM地形模拟的形态保真度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分析了现有格网DEM地形模拟的失真现象,研究DEM地形模拟失真的根源.提出了DEM地形形态保真度的概念,探讨了建设高保真DEM必须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结合ArcGIS Model Builder 工具,介绍空间处理建模技术的基本概念和建模流程,并利用该工具定义空间数据转换处理流程模型,实现CAD数据、Excel属性数据到ArcGIS空间数据转换处理.  相似文献   
9.
IntroductionThe radiance leaving the earth-atmosphere sys-tem which can be sensed by a satellite borne ra-diometer is the sum of radiation emission fromtheearth surface and each atmospheric level that aretransmittedtothe top of the atmosphere.The radia-tion emissionfromthe earthsurface andthe radianceof each atmospheric level can be separated fromtheradiance at the top the atmospheric level a satellitemeasured.Thus,the earth surface parameters willbe retrieved from the surface radiance after a…  相似文献   
10.
Three Super Active Regions in the Descending Phase of Solar Cycle 23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We analyze the magnetic configurations of three super active regions, NOAA 10484, 10486 and 10488, observed by the Huairou Multi-Channel Solar Telescope (MCST) from 2003 October 18 to November 4. Many energetic phenomena, such as flares (including a X-28 flare) and coronal mass ejections (CMEs), occurred during this period. We think that strong shear and fast emergence of magnetic flux are the main causes of these events. The question is also of great interest why these dramatic eruptions occurred so close together in the descending phase of the solar cycl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