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5篇
  免费   123篇
  国内免费   91篇
测绘学   61篇
大气科学   47篇
地球物理   24篇
地质学   290篇
海洋学   35篇
综合类   47篇
自然地理   45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18篇
  2022年   24篇
  2021年   17篇
  2020年   28篇
  2019年   29篇
  2018年   28篇
  2017年   18篇
  2016年   19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22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21篇
  2011年   36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31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13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1年   3篇
  1979年   2篇
  1976年   1篇
  1954年   1篇
  194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东秦岭中部奥陶系-志留系界线地层及腕足动物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许汉奎 《地层学杂志》1996,20(3):165-174
东秦岭中部晚奥陶世和早志留世地层分布较广,化石较丰富,尤其是腕足类,分为寺岗组、石燕河组、刘家坡组和张湾组。曾庆銮等(1993)根据腕足类及其群落的更替,把石燕河组和刘家坡组归於早志留世,因而引起较大争论。本文据岩性将寺岗组和石燕河组分别改称为石燕河组下段和上段,并据腕足类化石认为石燕河组和刘家坡组应归於晚奥陶世、张湾组为早志留世;另据上述地层生物群落的特征及群落的更替,认为从石燕河组到刘家坡组,以及刘家坡组至张湾组恰好反映了全球冰期引起的晚奥陶世海退和早志留世冰期结束引起的海侵,故本区奥陶系-志留系界线宜划在刘家坡组和张湾组之间。  相似文献   
2.
山区生态县区域协调发展的机制构建--以粤北始兴县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税伟  陈烈  唐常春 《山地学报》2006,24(1):70-78
区域协调机制在不同类型地域和一种类型地域的不同的发展阶段是不同的。始兴县作为一个典型的山区生态县,工业进入加速发展时期,在此经济发展阶段的区域协调问题主要表现在:与外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差距拉大,工业化与流域生态环境保护的矛盾已开始凸现,县政府协调区域发展的财政能力较低,区域协调机制不健全等。由此对始兴县的区域协调机制进行建构:建立健全多层次的区域协调机构;加大纵向和横向政府财政转移支付的力度;加强与相邻相关地区的协调;实施区域空间管治协调,保护城乡生态环境;科学合理选择产业,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全县推行绿色GDP考核等。  相似文献   
3.
蚕庄金矿上庄矿区控矿构造特征及构造模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上庄矿区的主要控矿断裂具有多期活动的特点,主断裂、次级断裂及节理的多种组合方式控制了矿体的产出。运用断裂面波形模拟方法得出了控矿主断裂在成矿期的断裂面波形图,并以此对上庄矿区的深部矿体进行了预测。  相似文献   
4.
5.
结合江门市GIS工程建设中采用Epscan2.1进行地形图扫描矢量化的具体实践,对矢量化数据处理的几个突出问题作了阐述,提出了具体的解决思路与实现方法。  相似文献   
6.
镜质体反射率是确定油源岩成熟度最广泛使用的参数,显微荧光强度及其变化也已成为检测烃源岩有机质生烃尤其是生油的标志之一,而红外光谱在研究生油母质干酪根的结构、类型和生烃潜力等方面均取得了大量的研究成果,特别是傅立叶红外显微镜的问世,给单显微组分提供了一种有效的研究手段。本文应用上述方法对一套人工熟化样品进行了检测和分析,探讨了显微组分的光性演变特征和化学成分的变化规律,并建立了显微组分的生油模式。  相似文献   
7.
邢光福  陶奎元 《岩石学报》1997,13(4):473-487
对乔治王岛11个火山岩和2个侵入岩样品做了Sr-Nd-Pb同位素分析,其中(87Sr/86Sr)i=0.70326~0.70392,εNd=3.02~6.72,206Pb/204Pb=17.776~18.515,207Pb/204Pb=15..506~15.571,208Pb/204Pb=37.868~38.308。根据以上同位素组成及其相互关系并结合岩石学和微量元素特征及火山岩中熔融包裹体成分,得出以下结论:(1)研究的乔治王岛岩浆岩起源于亏损地幔(DMM)和地幔流体交代成因的富集地幔EMI混合形成的源区;(2)该源区具有广义Dupal异常,它正是由于EMI组份加入即通过流体交代作用而产生的;(3)流体主要是俯冲深海沉积物脱碳酸盐作用而释放出的富CO2流体。  相似文献   
8.
水位下降卸荷诱发库岸边坡快速失稳机理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以某工程现场岩质边坡为例,采用与传统裂隙水压力分布不同的水压力分布方式和边坡裂隙中可能发生的水锤效应相耦合,分析研究了岩质边坡发生滑动的机理及稳定性。研究表明,本文所采用的水压力分布方式较为符合边坡中的水压力分布实际情况,可以给出一个较为合理的稳定系数。当考虑水锤效应时,岩质边坡的稳定系数大大降低,说明水锤效应加剧了边坡破坏失稳的过程。本文所采用的水压力分布方式与边坡裂隙中的水锤效应相耦合的计算方法,在边坡稳定性分析中具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9.
10.
养殖水环境中的离子浓度会因气候和季节的变化发生波动,对凡纳滨对虾的摄食、存活和生长产生影响。在实验室条件下,凡纳滨对虾养殖水体Ca~(2+)/Mg~(2+)保持在1∶3左右,以恒定Ca~(2+)浓度150 mg/L、Mg~(2+)浓度450 mg/L为对照组(CC0组),4 d为一个离子浓度波动周期,分别以Ca~(2+)浓度100 mg/L、Mg~(2+)浓度300 mg/L和Ca~(2+)浓度45 mg/L、Mg~(2+)浓度135 mg/L为离子浓度波动处理组(CCM1组和CCM2组),研究Ca~(2+)、Mg~(2+)浓度波动对凡纳滨对虾稚虾生长和鳃中能量代谢物质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本实验条件下,Ca~(2+)、Mg~(2+)浓度波动对凡纳滨对虾稚虾的存活无显著影响。在CCM1组中,对虾的食物转化效率(FCE)、特定生长率(SGR)显著高于CC0组和CCM2组对虾(P0.05),蜕皮率也达到最高,但蜕皮率与其他两组差异不显著(P0.05)。在检测出的21种能量代谢物质中,丙酮酸等3种能量代谢物含量随水体Ca~(2+)、Mg~(2+)浓度波动幅度的升高而降低,且在CC0组对虾体内含量较高;草酰乙酸等4种能量代谢物含量随水体Ca~(2+)、Mg~(2+)浓度波动幅度的升高而降低,且在CCM1组对虾体内含量较高;NAD+等14种能量代谢物含量随水体Ca~(2+)、Mg~(2+)浓度波动幅度的升高而升高。其中,NADP+、环腺苷酸、丙酮酸和α-酮戊二酸的含量变化达到显著水平(P0.05)。研究结果表明:周期性Ca~(2+)、Mg~(2+)浓度波动条件下,凡纳滨对虾具有生长差异,且在能量平衡上产生积极响应。适宜范围内的Ca~(2+)、Mg~(2+)浓度波动,促进凡纳滨对虾的生长,这与其能量储备和平衡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