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8篇
海洋学   22篇
综合类   3篇
  2017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03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3篇
  1976年   1篇
  1975年   1篇
  1963年   2篇
  196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本文继续报道我国西沙群岛产的十种红藻,其中梨形葡萄藻[Botryocladia pyriformis (Boergesen) Kylin],聚集腔节藻(Coelarthrum coactum Okam. et Segawa),渐狭下舌藻(Hypoglossum attenuatum Gardner),棍棒内管藻[Endosiphonia clavigera (Wolny) Falkenberg],匍甸软骨藻(Chondria repens Boergesen)和扩展软骨藻(Chondria expansa Okam.)等六种为我国新记录;西沙软骨藻(Chondria xishaensis sp. nov.)为一新种;矮孔果藻和梨形葡萄藻的四分孢子囊均为首次记述。  相似文献   
2.
中国的真江蓠和英国江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英国江蓠 Gracilaria verrucosa(Huds.)Papenfuss在外形上变异幅度很大,地区性海藻志或海藻名录很少不包含本种在内;有少数专论性的著作对本种均有详细的记述,因此,被认为是一个世界广布种。本文通过囊果被构造及其他特征,将中国和日本产、曾定名为“Gracilaria verrucosa(Huds.)Papenfuss”的标本与英国Devon模式标本产地的标本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证明:模式标本的囊果被构造与中国、日本产的完全不同,因此,中国和日本产的应为一新种——真江蓠Gracilaria asiatica sp.nov.  相似文献   
3.
我国海岸线绵长,所属岛屿众多,除了台湾岛和海南岛两个大岛外,还有数以千计的中小沿海岛屿及众多的珊瑚岛,如我国三沙市的南海诸岛—西沙群岛、南沙群岛、东沙群岛和中沙群岛等。根据多年来我国科研人员在该海区的调查研究,对我国三沙市南海诸岛海区的海藻区系进行初步的植物地理学研究,以探讨我国该海域海藻区系的温度性质,以及与邻近海区海藻区系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我国三沙市南海诸岛底栖海藻区系与北太平洋西部海藻相同种数最多的是区系性质为热带性的南海南区,因此海藻区系的温度性质具有很明显的热带性。另外,三沙市南海诸岛海藻区系与印度洋海藻区系有很多共同成分,两地共有种数高达184种,为南海诸岛海藻总数的63%,进一步证明我国三沙市南海诸岛区系属于暖水性印度—西太平洋区,印—马亚区。  相似文献   
4.
根据Feldmann(1938)的评述,管枝藻目的系统分类研究工作始于Schmitz(1879),他首先创建了“group” Siphonocladaceae(发表名为Siphonocladiaceae)。又据Egerod(1952)的研究,Schmitz的“group”事实上只是一个科,Feldmann(1938),Fritsch(1947)及其他人把管枝藻目的创建者归诸Schmitz是错误的。Schmitz在此科中收容了法囊藻(Valonia),肋叶藻(Anadyomene),小网藻(Microdictyon),刚毛藻(Cladophora),硬毛藻(Chaetomorpha),黑孢藻(Pithophora),气球藻(Botrydium)和暂定的网叶藻(Struvea)以及他的新属管枝藻(Siphonocladus)。De Toni(1889)将Schmitz的管枝藻科的各属分散在Order Confervoideae的刚毛藻科的刚毛藻亚科(Cladophoreae)、绵枝藻亚科(Spongocladieae)、小网藻亚科(Microdictyeae)、肋叶藻亚科(Anadyomene)和法囊藻亚科(Valonieae)中。Blackman and Tansley(1902)简历管藻目时下分管藻亚目(Siphoneae)包括无分隔的种类和管枝藻亚目(Siphonocladeae)包括分隔的种类;后者由孢根藻科(Gomontiaceae),刚毛藻科(Cladophoraceae),环藻科(Sphaeropleaceae)和法囊藻科(Valoniaceae)等四个科组成。  相似文献   
5.
1979年,我们收到广东省海南岛文昌县海水养殖场送来一份海藻样品,外形很象凝花菜Gelidiella acerosa(Forsskal)Feldm.et Hamel.,嘱代鉴定,据称这种海藻是制造琼胶的好原料,含胶量也比较高,经初步鉴定,竟是凹顶藻属Laurencia的种类,本属的种类可以用作制藻胶原料这还是首次发现。为了进一步证实并作出准确的鉴定,以便开发这一资源,1980年我们专程前往文昌县海水养殖场进行了解,并收集了大量标本,在对其形态构  相似文献   
6.
在研究我国西沙群岛产的凹顶藻属的种类时,我们遇到了几号外形特殊的标本,经研究其形态构造后,认为是凹顶藻属中尚未报道过的两个新种,模式标本和副模式标本均存于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植物标本室。  相似文献   
7.
1.钩沙菜Hypnea musciformis是广布于世界温暖水域中的种类,各地的记录很多。日本藻类学家田中刚在“日本沙菜属的研究”一文中认为:著名的日本故藻类学家冈村金太郎以前报导的日本产的钩沙菜与世界其他各地产的不同,因而建立了另一新种,命名为H.japonica,中文学名称作冻沙菜。 2.冻沙菜创立后,除日本外,世界其他各地迄今没有任何报导,在田中建立冻沙菜这一新种前,我国广东省和香港地区也有钩沙菜的记录。解放以后,我所的工作同志曾采到大量的本种标本。为了正确 地鉴定这些标本的学名,我们参考了我所海洋植物标本室收藏的产于世界各地并被许多著名藻类学家所鉴定的钩沙菜标本。经过全面比较研究后,我们感到田中在建种时所提到的作为两种间区别特点的体形和体质,在世界各地产的被命名为钩沙菜的标本中存在着与冻沙菜之间的中间类型。最初,我们曾怀疑冻沙菜是否是一个独立种,但经仔细比较后,发现钩沙菜的四分孢子囊一般都集生在孢囊枝的中部或上部,在极少数情况下偶有下延的;而冻沙菜则极其规律地只集生在孢囊枝的下部或稍向中部延伸。因此,四分孢子囊集生在孢囊枝上的位置可作为两种间区别的主要特征。 3.根据两种间的主要区别特征,我们对国内外定名为钩沙菜的标本进行了重新鉴定,更正了一些国内外定名  相似文献   
8.
A medium-sized delesseriaceous red alga has been collected from the subtidal area of the northern Huanghai Sea coast.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specimens precludes their being placed in any genus defined by the currently accepted criteria. Tsengiella gen. nov., with T. spinosa sp. nov., as the type and only known species, is created and allied with the Hypoglossum group of-the Delesserioideae (Delesseriaceae, Ceramiales, Rhodophyta).  相似文献   
9.
综述了重要经济红藻法紫菜属物种多样性及其地理分布,修订了法紫菜属中文名称,回顾了紫菜生活史研究的历程,基本概括了法紫菜栽培生物学基础研究成果。根据文献报道及最新研究成果,认为紫菜属和法紫菜属共有138个物种,集中分布在北半球的温带、亚热带海域,其中我国是物种多样性较高的国家之一,其物种及变种数达到25个。法紫菜生活史的阐明对紫菜栽培产业的发展具有奠基性的作用,其中我国藻类学家曾呈奎和张德瑞在法紫菜生活史研究中作出了重要的贡献,提出了壳孢子的概念,被广泛接受并沿用至今。壳孢子采苗和丝状体培养技术是发展紫菜栽培业的重要基础,丝状体生长发育及壳孢子形成的分子机制将是未来法紫菜生物学研究的重点和难点。尽管根据已发表的相关文献大致梳理了法紫菜相关生物学基础研究的成果,但限于篇幅对栽培生产中相关技术的优化、完善与推广以及新品种培育等均未作介绍。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