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海洋学   6篇
  2016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1.
日本对虾仔虾呼吸和排泄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采用水瓶法和径流装置研究了不同温度下摄食和饥饿的日本对虾(Penaeus japonicus)仔虾(P)的呼吸与排泄。结果表明,日本对虾仔虾体长与干体重呈指数函数关系,DW=0.006e^0.515L(r^2=0.999,n=16);耗氧和氨排泄率随着温度的升高而提高、随着仔虾体重的增长反而变小;耗氧和氨排泄率与体重呈幂函数关系,30和26℃下耗氧率(R)与体重的关系方程式分别是R=2.669DW^-1.041(r^2=0.953,n=8)和R=2.370DW^-0.708,(r^2=0.533,n=8),30和26℃下氨排泄率(E)与体重的关系方程式分别是E=36.81DW^-0.615(r^2=0.654,n=8) 和E=15.28DW^-0.795(r^2=0.652,n=8);饱食仔虾的耗氧率明显高于饥饿的仔虾,因摄食使仔虾(P15)额外消耗的能量为4%-20%,仔虾的特殊动力作用(SDA)大约在摄食5-7h后发生,并可持续作用10h左右。  相似文献   
2.
福建海岛潮i带底栖生物群落生态的研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对福建海岛潮间带大型底栖生物共鉴定862种,其中动物为734种,藻类为128种.对11个主要海岛的潮间带生物群落测定Jaccard群落系数,应用加权均值联结法聚类分析及极坐标排序分析,海岛潮间带生物群落可分为3个类型(1)开敞海域群落,宏观上分布于地处远岸水域的海岛或近岸凸出部、开阔部水域的海岛;(2)近岸港湾群落,分布于近岸或港湾的海岛;(3)河口群落,分布于河口区的海岛.群落种类组成和海岛所在地理位置及其生境密切相关.盐度和水扰动程度是影响群落分布的主要因子.  相似文献   
3.
本研究以变态存活率、产卵量、成体头胸部长和体长为指标,研究了球等鞭金藻(Isochrysis galbana)和海洋原甲藻(Prorocentrum micans)不同浓度和配比对太平洋纺锤水蚤(Acartia pacifica)生长发育和产卵量的影响,以期探索培养太平洋纺锤水蚤最适合的饵料配方.实验结果表明:在饵料浓度(碳含量,下同)为1.70μg/cm3,配比为2∶1时,其变态存活率最高,可达到92.62%;在饵料浓度为4.25μg/cm3,配比为1∶2时,产卵量最高,雌体平均日产卵量可达47.1±2.7个;在饵料浓度为1.70μg/cm3,配比为2∶1时,成体头胸部长和体长均最长,分别为932.9、1 252.3μm.太平洋纺锤水蚤生长和发育的最优饵料组合为球等鞭金藻与海洋原甲藻浓度为1.70μg/cm3,配比为2∶1.  相似文献   
4.
试论养殖水域生态系统结构优化与管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我国的水产养殖业发展迅速 ,养殖产量在世界水产养殖业和我国渔业中所占的比重也逐年加大。由于各养殖户分散经营和管理 ,对科学养殖方面的知识了解不多 ,缺乏总体规划 ,使一些科技性的指导贯彻不到生产中去 ,致使养殖布局出现不合理的现象 ,养殖容量超过了水域的负荷力 ,导致养殖水域污染加重 ,底质恶化 ,水产品质量下降 (种质退化 ) ,赤潮频发 ,养殖病害蔓延 ,有时还会发生已被污染的海水直接返回的二次污染等严重问题。各种病原微生物只是养殖病害的直接诱发因子 ,而促使养殖品种发病的间接因素同样重要也更为复杂。根据生态学上耐受性定…  相似文献   
5.
福建海岛潮间带底栖生物群落生态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对福建海岛潮间带大型底栖生物共鉴定862种,其中动物为734种,藻类为128种。对11个主要海鸟的潮间带生物群落测定Jaccard群落系数,应用加权均值联结法聚类分析及极坐标排序分析,海岛潮间带生物群落可分为3个类型:(1)开敞海域群落,宏观上分布于地处远岸水域的海岛或近岸凸出部、开阔部水域的海岛;(2)近岸港湾群落,分布于近岸或港湾的海岛;(3)河口群落,分布于河口区的海岛。群落种类组成和海岛所在地理集团及其生境密切相关。盐度水扰动程度是影响群落分 布的主要因子。  相似文献   
6.
海洋动植物引种与海洋生态保护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本文讨论了海洋动植物的分布、生物地理区系、外来物种引进海域的方式、外来物种地当地动植物的影响以及对当地海洋生态系统的影响,从保护海洋生态系统的角度提出了加强对海洋动植物引种管理的法律和政策措施。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