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9篇
地质学   1篇
海洋学   30篇
综合类   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5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01年夏季胶州湾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的特征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本文根据 2 0 0 1年 8月 2 0~ 2 2日期间对胶州湾海域进行的大面积调查资料 ,对浮游植物的群落结构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 ,浮游植物群落主要由沿岸暖水性种类组成 ,以硅藻为主 ,还有少量的甲藻、金藻和绿藻。湾中央出现的种类最多 ,湾口其次 ,湾边缘最少。细胞数量的高值区出现在B断面和 A5站周围的水域 ,低值区出现 D断面和 E断面。此外 ,对群落多样性的研究表明 ,Shannon指数在湾北部的多数站位高于湾南部水域 ,在 D2和 B1站出现 2个低值区 ;Margalef指数在湾内东部和 D4站周围水域明显高于湾内西部和湾口水域 ;均匀度则在 B1和 D2站周围水域偏高。浮游植物群落同营养盐的相关分析表明 ,调查期氨盐和磷酸盐是影响浮游植物生长的主要营养盐 ,中肋骨条藻、浮动弯角藻和旋链角毛藻等几种优势种类决定了这一关系  相似文献   
2.
中国海区常见浮游植物种名更改初步意见   总被引:72,自引:7,他引:72  
孙军  刘东艳 《海洋与湖沼》2002,33(3):271-286
系统地研究了中国海区海洋浮游植物的名称。参照有关文献 ,对硅藻门 37属 1 35种 (包含变种和变型 )、甲藻门 1 6属 60种 (包含变种和变型 )、金藻门 1属 1种和隐藻门 1属 1种的名称进行了适当的调整和更正。对于个别的种类进行了属的迁移和种的联合。  相似文献   
3.
2010-2011年胶州湾叶绿素a与环境因子的时空变化特征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王玉珏  刘哲  张永  汪岷  刘东艳 《海洋学报》2015,37(4):103-116
2010年4、6、8、10月和2011年1、3月在胶州湾开展了6个航次的综合调查,研究了表层海水温度、盐度、营养盐和叶绿素a浓度的时空变化特征。调查期间,总无机氮(DIN)、磷酸盐(PO4)和硅酸盐(SiO3)多呈现东北部湾边缘高,而湾内和湾口低的空间分布特征。季节变化表明,DIN和PO4主要受养殖排放、河流径流输入和浮游植物生长消耗的影响,呈现初夏和秋季高,夏末和冬季低的特点;而SiO3主要受河流径流输入和浮游植物消耗的影响,呈现夏、秋高,而冬、春低的特点。营养盐浓度和结构分析表明,胶州湾存在PO4和SiO3的绝对和相对限制;SiO3限制尤其严重,是控制胶州湾浮游植物生长的主要环境因子。SiO3和PO4的限制主要表现在冬季,几乎遍布整个海湾;夏季降水可有效缓解海域的SiO3限制。叶绿素a浓度呈现春、夏季高,秋、冬季低的季节分布,温度、营养盐浓度与结构和季节性贝类养殖活动是控制胶州湾叶绿素a浓度时空分布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4.
多样性指数在海洋浮游植物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109,自引:12,他引:97  
孙军  刘东艳 《海洋学报》2004,26(1):62-75
对海洋浮游植物群落分析中常用的多样性指数进行了比较研究.对物种丰富度依赖型、丰度依赖型和实测浮游植物群落中物种丰富度、Shannon指数(以2或e为底)、Pielou均匀度指数、Simpson指数(1-D或1/D形式)、Margalef指数、Berger-Parker指数、McIntosh指数、McIntosh均匀度指数、Brillouin指数、Brillouin均匀度指数、Fisher α指数和Q统计指数等不同多样性指数计算结果进行了比较,发现不同多样性指数对浮游植物群落多样性的分析存在明显差异.对于一般情况下浮游植物群落多样性的研究,物种丰富度、Margalef指数、Fisher α指数、Shannon指数、Simpson相遇指数和Pielou指数的综合使用是较合适的,但对Margalef指数和Fisherα指数的结果要谨慎解释.并在综合应用各指数的基础上提出了浮游植物群落多样性分析的一般步骤.  相似文献   
5.
海洋沉积物中残留的硅壳、甲藻孢囊、类脂类化合物及生物硅等生态参数被广泛应用于反演和指示海洋古环境特征.本研究通过测定烟台四十里湾表层沉积物中的硅藻化石、甲藻孢囊、菜籽甾醇、甲藻甾醇及生物硅5种生态参数,比较不同生态参数的相关性及它们在反演海洋环境中的功能差异,建立了多参数综合应用的研究方法.研究发现,沉积物中的硅壳丰度与菜籽甾醇含量及生物硅含量存在明显正相关关系(P<0.05),菜籽甾醇含量与生物硅含量可以较好的佐证与提高沉积物中硅壳对硅藻生物量指示的准确性;甲藻孢囊与甲藻甾醇含量相关性不明显(P>0.05),相较而言,甲藻甾醇可以更准确的反演甲藻的生物量.因此,生物与化学参数的结合应用不仅可以提高生物量指示的精确性,而且有助于从物种组成角度更好的了解藻类对环境变化的响应特征.  相似文献   
6.
烟台四十里湾表层沉积物有机质来源及环境意义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相似文献   
7.
Skeletonema tropicum is regarded as a species with an affinity to warm waters and it has never been reported in seas where temperatures drop below 11°C in winter. Previous studies in China reported that S. tropicum was restricted to subtropical and warm temperate seas (East and South China Seas), but the species was recently found during August cruises of 2009 and 2010 in Jiaozhou Bay, Yellow Sea, located several hundred kilometers to the north. Here, winter water temperatures often drop below 5°C. Identification of S. tropicum was confirmed under light and scanning electronic microscopes and maximum cell abundance in Jiaozhou Bay was estimated as 1.73×10 4 cell/L. This record of S. tropicum in Jiaozhou Bay represents a significant northward expansion in the geographic range of the species. Ship ballast water was identified as a possible carrier of S. tropicum from southern places along Chinese coastline, and in addition, thermal pollution from local power stations and seawater desalination plants may provide suitable conditions for species over-wintering.  相似文献   
8.
正潮汐去又还,问谁所节度?潮汐是水世界的时间,它应自己的安排,为陆地带来无限活力。随潮汐涨落而被淹没和露出的向海缓斜的宽广潮间滩地,就是生命的脚印。簌簌泥与沙——泥滩非荒滩潮滩是滨海湿地生态系统的孕育地。潮汐与河流带来的泥沙和动植物碎屑往往在此沉积,历经漫长的岁月形成平坦、开阔的泥质滩涂,并孕育出世界上生物资源极为丰富的盐沼和红树林生态系统。  相似文献   
9.
赤潮生物浮动弯角藻名称小记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孙军  刘东艳 《海洋科学》2003,27(6):45-46
浮动弯角藻(Eucampia zodiacus Ehrenberg)是中国和世界范围海域常见的浮游性硅藻,它常能引起赤潮。在世界各地都有其赤潮的报道,在中国的青岛胶州湾、厦门海域和香港水域都曾有其赤潮的报道。  相似文献   
10.
光和温度对两种绿潮藻光合途径及抗氧化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绿潮是潮间带绿藻大量增殖形成的高生物量生态灾害,其暴发不仅受到温度、营养盐等环境因素的驱动,而且与自身光合能力的强弱密切相关。本研究以绿潮物种—肠浒苔(Ulva intestinalis)和Ulva expansa为研究对象,通过室外培养实验,检测了它们在夏季高温、高光强条件下的光合途径与抗氧化生理特征,并分析了与光合产物的对应关系。研究结果表明,肠浒苔与U. expansa的光合途径与抗氧化能力存在显著差异。前者的C4光合途径关键酶活性在光合作用过程中出现高表达特征,与光、温度存在显著相关性,C3光合途径关键酶活性在中午受到强光抑制;组织δ13C的变化范围为?17.1‰~?15.7‰,表明其光合作用可能由C3和C4途径共同参与。后者的C4光合途径关键酶活性表达较弱,且与光、温度不存在显著相关性,C3光合途径关键酶活性没有出现明显的光抑制现象;组织δ13C的范围为?23.5‰~?21.9‰,表明其光合作用主要依靠C3途径进行。此外,肠浒苔在培养过程中表现出了较强的抗氧化能力,可能与其在高温、高光强条件下启动C4光合途径密切相关。肠浒苔与U. expansa的比较研究说明,藻类C4光合途径存在显著种间差异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