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39篇
  免费   121篇
  国内免费   160篇
测绘学   190篇
大气科学   43篇
地球物理   80篇
地质学   314篇
海洋学   64篇
天文学   5篇
综合类   50篇
自然地理   74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35篇
  2021年   41篇
  2020年   27篇
  2019年   33篇
  2018年   33篇
  2017年   37篇
  2016年   50篇
  2015年   38篇
  2014年   32篇
  2013年   54篇
  2012年   40篇
  2011年   42篇
  2010年   50篇
  2009年   42篇
  2008年   45篇
  2007年   41篇
  2006年   41篇
  2005年   44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2年   3篇
  199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59年   1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300 BC-1900 AD无定河流域城镇时空格局演变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佟彪  党安荣  许剑 《地理学报》2019,74(8):1508-1524
通过分析和整理从战国中晚期(约300 BC)至清末(约1900 AD)无定河流域历代县级及以上城址的位置、兴废年代数据,结合行政区划沿革、经济社会发展、政权更迭等资料,分析流域城镇格局的时空演变过程。研究表明:① 受气候周期性波动影响,无定河流域城镇的兴起与衰废具有明显的周期性特征,城镇几何中心的移动轨迹具有明显的“西北—东南”向潮汐性运动特征;② 城址存续年限普遍较短,具有明显的阶段性特征,流域内曾存在过4个阶段性中心城镇,中心城镇移动的方向和过程与城镇几何中心的潮汐性移动过程趋势一致;③ 流域城镇空间格局可分为3种类型,即秦汉与隋唐时期的沿河流谷地分布,宋、明两代的沿边境线与长城分布,以及元、清两代集中于流域下游分布。流域城镇未来的发展布局应重视气候变化对城镇分布的长期影响,关注区域环境的脆弱性,合理安排城镇体系发展规模与布局。  相似文献   
2.
为了促进小卫星数据在地质灾害监测中的应用与推广,本文以监测采矿图斑变化为目标,通过对北京地区的2006年和2007年两期北京一号小卫星4m全色影像采用正射校正、配准和迭加对比的方法发现变化信息。结合1∶50 000影像图、野外调查和测量,确定变化图斑的边界、变化原因和规模,并对小卫星全色图像的变化监测能力进行分析和总结。本文通过对小卫星4m全色影像数据的分析,基本上可以概括出其变化监测能力。  相似文献   
3.
介绍了旋挖钻机在花岗岩地层进行的硬岩钻进试验中钻头的使用情况和遇到的问题.试验中,在抗压强度为100 MPa的硬岩中钻进速度可达10~30 mm/min.  相似文献   
4.
El Niño对东亚气候年际异常影响的数值模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1949~1998年期间8次显著El Niño事件合成的24个月年际海温异常(SSTAs)和气候平均的海温(SST),利用CCM3分别进行了3个包含10次积分的集合试验,即控制试验(CTRL),热带太平洋海洋全球大气试验(TOGA)以及整个太平洋海洋全球大气试验(TOGA-NP),通过对比分析这3个试验之间的集合模拟结果,揭示了在El Niño不同演变阶段东亚气候年际异常响应结构以及北太平洋年际SSTAs在此过程中的调制作用.结果表明:El Niño发展阶段夏季,东亚地区大气环流异常呈显著的负PJ波列,副热带高压减弱、偏东,东亚夏季风增强,东北和江淮流域降水偏多,华北和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地区降水偏少;El Niño成熟阶段冬季,东亚大槽加强,东亚北部冬季风加强,西太平洋副热带地区低层有显著的反气旋式异常风场,华南地区降水显著增多;El Niño衰亡阶段夏季东亚气候年际异常型与其发展阶段夏季几乎相反.同时,北太平洋年际SSTAs对El Niño影响东亚气候年际异常有一定的调制作用,使模拟的我国降水异常分布更符合观测.  相似文献   
5.
东海北部黑潮区浮游动物的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由于浮游动物在海洋生态系统中处于主导地位及其对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和全球变化的重要影响,浮游动物与环境间相互作用的研究已成为现代海洋生态学研究的一个核心问题[1].  相似文献   
6.
完备性是飞机飞行安全的重要指标之一。我国在各种网的布设中一般只注重精度,而忽略了完备性。本文利用GALILEO模拟数据,在飞行轨迹固定的情况下,通过增减监测站的数量以及变换监测网的形状,计算飞机的精度和垂直保护水平(VPL),并分析飞机在不同监测网中精度和垂直保护水平的的变化规律,可以知道飞机在正方形网形的整体精度好于在其他网形中的精度,飞机在在正方形网形中的VPL虽大于在五边网形中的VPL,但两者相差很少。综合考虑,正方形网形是局域完备性监测网的最优布设网形。  相似文献   
7.
GPS和GLONASS卫星定位系统分别采用WGS-84和PZ-90坐标系。为统一两种卫星定位成果,欧、美、俄于20世纪90年代各自求出两坐标系之间的转换参数。目前三种参数尚未统一,对GPS/GLONASS联合定位造成较大影响。本文针对国外介绍PZ-90和WGS-84坐标系相互转换时常用的转换模型及三种不同转换参数进行比较分析。分别选用地面GPS参考站坐标和GLONASS卫星轨道坐标,用三种坐标转换参数进行转换,对转换结果差异及其对单点定位和相对定位精度造成的影响进行全面分析比较,得出一些有益结论。  相似文献   
8.
The geochemical and Sm-Nd isotopic compositions of Palaeoproterozoie metasedimentary rocks from the Jiangxian and Zhongtiao Groups, distributed in the Zhongtiao Mountains in the North China Craton, have been carried out in order to evaluate the provenance, and tectonic setting of the sedimentary basin.  相似文献   
9.
在1:5万红岭幅等3幅区域地质调查中,对晚古生代中酸性侵入岩和火山岩的Sm—Nd同位素研究表明,这些不同时代、不同类型的岩石,均表现出高的正εNd(t)值和较低的TDM值,而且变化范围很小,揭示该区花岗质岩石的源岩同位素成分均一,且主要来源于地幔。正εNd(t)值花岗质岩石的存在,可能对研究大陆地壳生长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岩土破损演化理论(Ⅰ):破损空间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党发宁 《岩土力学》2005,26(4):513-519
指出当前利用CT数研究岩土力学的所有方法为观察研究,浪费了宝贵的CT定量化信息.利用CT数定义了岩样某点的完整度和破损度.根据完整度和破损度的水平以及集合论定义了λ水平完整域、λ水平破损域和(λ1-λ2)截理,利用测度论精确度量它们的大小,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岩土介质完整空间和破损空间的概念,为利用CT数开展岩土介质力学性质定量分析开创了新途径.如果将λ水平由细观值逐渐放大到宏观值,则该方法适应于宏观岩土力学,实现了宏观力学与细观力学的统一描述,实现了连续介质力学与多孔或裂隙介质力学的统一描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