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地质学   2篇
自然地理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1.
甘肃黄河谷地城市与城郊生态功能区产业发展模式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董光前  高新才 《冰川冻土》2012,34(2):494-497
国家层面对甘肃发展的总体定位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屏障、经济走廊、战略通道、能源基地和文化源区,因此,甘肃黄河谷地城市与城郊生态功能区的发展对于我国西部地区乃至全国的经济社会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从分析目前甘肃黄河谷地城市与城郊生态功能区的发展现状入手,针对甘肃黄河谷地城市与城郊生态功能区主导产业不明确的问题,提出了政府对于生态功能区的优惠政策应由向区域倾斜转变为向产业倾斜,并在此基础上积极培育和发展重点产业,通过提高环境标准、推进生态农业重建工程、促进现代物流业发展、加快产业优化、构筑立体旅游产业体系和发展新兴能源产业等措施构建全新的产业发展模式,重塑我国西部重要的现代工业基地,实现生态功能区的健康与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2.
基于新增长理论,考虑空间相互作用的衰减性,引入Mundell-Fleming模型并对其进行必要的修正,回归省际间的GDP溢出效应,对两省间的GDP溢出效应进行聚类分析.研究发现,中国任意两省间的GDP溢出效应表现出较大的差异性,并且两省间的GDP相互溢出效应并不均等,因此,对GDP溢出效应较大的区域给予一定的补偿是有效解决区域不平衡发展的重要途径;空间衰减性规律在两省间的GDP溢出中基本上是存在的,即邻近省份间的GDP溢出效应要大于跨省份间的GDP溢出效应.打破行政性区域划分,进行区域整合,构建跨区域的经济区,是促进区域平衡发展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3.
西部民族经济区特色优势产业发展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西部民族经济区特色优势产业如何发展的问题,从特色优势产业的界定、甄别和战略导向3个方面入手,逐层展开研究。结果表明:在西部民族经济区特色优势产业的识别上,要侧重于"特色"+"优势"耦合过程中两者作用层面的不同;在西部民族经济区特色优势产业的选择上,设计了特色优势产业选择流程图,通过定性和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分析解决了西部民族经济区特色优势产业的选择问题;在政策导向上,根据潜在优势向现实优势转化的路径,提出了两类基于产业选择的产业战略导向。  相似文献   
4.
评价生态系统健康的指标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董光前  高新才 《冰川冻土》2012,34(1):196-200
随着世界主要生态系统的急剧恶化, 迫切需要开发出可操作的生态系统健康指标, 科学掌握生态系统健康状况的变化, 以便及时改善生态系统状况, 实现自然与人类的可持续发展. 综述了生态系统健康定义的历史沿革, 回顾了评价生态系统健康的各类指标, 并以Costanza的定义为例, 指出要评价健康必须从多个尺度对系统的活力、组织和恢复力进行综合测量, 进一步介绍了如何根据该定义构建指标体系. 最后, 以Ulanowicz的信息指标为例, 说明如何从系统层面评价生态系统健康, 提出了用信息指标评价生态系统健康的潜力.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