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2篇
地质学   8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 毫秒
1
1.
榆林风沙滩区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对策与建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袁君健  赵耀东 《地下水》2004,26(1):58-59,62
本文在对榆林风沙滩区内水资源条件、开发利用现状及存在问题等调查研究资料进行深入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国民经济各业未来发展对水资源的需求情况,确定了未来不同水平年的需水量和供水量,并通过供需平衡分析,提出了解决水资源短缺的途径和实现水资源合理开发利用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李金龙  翁修荣  赵耀东 《地下水》2001,23(2):58-59,68
本文对近年来陕西省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与管理工作中取得的成就和经验进行了全面的总结 ,对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刻的反思 ,结合实际提出了进一步加强陕西省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基础工作的建议 ,旨在促进地下水环境有效地管理与保护、实现陕西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3.
根据咸阳市区地下水开发利用存在的问题,以咸阳市区为研究对象,建立了研究区水文地质概念模型和三维地下水数学模型,模拟了不同气候情景下地下水位的变化趋势。预测研究表明,未来降水量增多气候情景下,地下水位上升,地下水位变化与气候因素的关系密切;开采量的减量幅度较大时,地下水的恢复效果更加明显。人类长期不断增长的地下水开采,是导致区域地下水位持续下降的主要原因。通过开源节流等措施,是恢复地下水环境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4.
根据咸阳市区地下水开发利用存在的问题,以咸阳市区为研究对象,建立了研究区水文地质概念模型和三维地下水数学模型,模拟了不同气候情景下地下水位的变化趋势。预测研究表明,未来降水量增多气候情景下,地下水位上升,地下水位变化与气候因素的关系密切;开采量的减量幅度较大时,地下水的恢复效果更加明显。人类长期不断增长的地下水开采,是导致区域地下水位持续下降的主要原因。通过开源节流等措施,是恢复地下水环境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5.
赵耀东 《地下水》2011,(1):123-124
我国北方地区地下水开发利用活动较为频繁,因缺乏相应法规制度,地下水取水工程建设市场较为混乱,加剧了地下水的盲目滥采行为,不利于水生态环境安全,且难以保证工程质量,给国家和人民群众财产造成一定的损失.从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出发,适应经济社会和企业生存发展,规范地下水取水工程建设行为尤为必要和迫切.建立健全地下水管理法规...  相似文献   
6.
赵耀东  袁君健 《地下水》1996,18(4):172-174
对双层多孔混凝土滤水管、无纺布包单层多孔混凝土滤水管、单层多孔混凝土滤水管等无填砾滤水结构进行了多方案室内模拟渗流试验,在方案比较的基础上,进一步做双层多孔混凝土滤水管实井验证试验,结果表明双层多孔混凝土滤水管是适宜陕北风沙滩区粉细砂含水层的理想滤水结构。  相似文献   
7.
赵建路  赵耀东  黄钢 《地下水》2006,28(4):22-24
陕北安塞-吴旗地区属陕北黄土高原东北缘之黄土梁峁丘陵地形.本文对陕北安塞-吴旗地区内水文地质特征、主要含水层及赋水特征进行了分析,并对地下水资源进行了测算和评价,结果表明:洛河组的水资源量最大,其次为北部沙漠-冲积平原,安塞地区河谷地下水资源贫乏;区内所有表层潜水及吴旗以东洛河组深层承压水的矿化度均小于1 g/l,可以作为饮用水源.  相似文献   
8.
应对气候变化,进行了咸阳试验区地下水位随降水等主要气候因素变化的关系研究。研究表明,地下水位埋深较小、开采量较小时,气候因素变化与地下水位变化的关系密切,地下水位埋深较大、开采量较大时,关联性较差。人类长期不断增加地下水开采,是导致试验区地下水位持续下降的主要原因。研究结论对制定应对气候变化的相关政策,以及缓解气候变化的具体措施等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