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5篇
地质学   5篇
  1991年   1篇
  1984年   2篇
  1966年   1篇
  196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1.
滇西兰坪维西一带印支地槽褶皱带的确定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在“滇西大理丽江地区印支运动研究初报”一文~[4]中,我们曾指出:剑川东西两侧,在地质构造上有着明显的差异。剑川以西是一个于诺利克期前(辶回)返的印支地槽褶皱带,以东则没有前诺利克期的印支褶皱作用,它是不同于前者的另一个构造带。1963年12月至1964年5月,笔者在云南省地质局区测队的大力支持下,又在剑川、兰坪、维西、德钦等  相似文献   
2.
盛怀斌  曲景川 《地球学报》1991,12(1):179-189
晚泥盆世菊石相地层,国内以往仅见于东北的大兴安岭和黔南地区。本文记述的材料采自西藏仲巴地区柴曲(河)两岸的巨日桑群下段,菊石化石包括?Lobotornoceras sp.,Sporadoceras sp.,S.pompeckji Wedekind,S.of.biferum(Phillips),Cheiloceras sp.等属种,时代为晚泥盆世法门早期。  相似文献   
3.
滇西大理丽江地区的印支运动,过去研究较少。因之,地质学家们对其性质一向有不同的认识。 P.米士(1947年)曾提到在石鼓、剑川一线之西,有一套红色岩层(他称之为“上红层”)不整合于包括三迭系在内的一切较老地层之上,并在剑川的羊岑西山,“上红层”中的石灰岩夹层内找  相似文献   
4.
曲景川 《地球学报》1984,6(3):117-127
<正> 包括龙门山、东昆仑—西秦岭南沿和横断山在内的三角地区,是青藏高原的一部分。由于该区地质构造十分复杂,对于它的大地构造演化过程,各家发表了不少的看法。尤其近数年内,在探讨区内是否存在欧亚大陆和冈瓦那大陆两者的碰撞结合带等地质构造问题上,提出了一些不同的见解。  相似文献   
5.
本文所指的西藏南部范围,除包括喜马拉雅山地区之外,尚包括部分冈底斯山在内,南起聂拉木,北达羊八井。在这范围内,地质构造上分为以下几个构造带:高喜马拉雅古陆块、低分水岭边缘海、藏南陆间小洋盆、雅鲁藏布江蛇绿岩带、日喀则弧前盆地、冈底斯火山-岩浆岛弧、拉萨弧后盆地和念青唐古拉微大陆等(见图1)。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