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3篇
地质学   4篇
  1995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玄武岩柱状节理构造研究的进展与动向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玄武岩柱状节理是发育于玄武岩中的一种原生张性破裂构造。一个多世纪以来,许多学者均以泥裂成因为类比,持传统的冷却收缩作用假说。七十年代,Ryan与Sammis提出了柱状节理形成机制的新模式;八十年代,Kancha提出了双扩散对流作用假说。他们对传统冷却收缩说的修正,已引起各国学者的童视。我国不少玄武岩分布地区,也发育有一定规模、形状十分规则的柱状节理构造,有的还属世界罕见,例如南京六合桂子山玄武岩柱。但至今,在我国对此课题的研究还未充分开展。本文在综合国外有关文献的基础上,结合近年来我们在浙江的研究实践,试就玄武岩柱状节理构造研究的进展与动向作一简要评述。  相似文献   
2.
玄武岩双层柱状节理的形态特征及其形成机理的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徐松年 《地质论评》1980,26(6):510-515
关于玄武岩双层柱状节理(two-tier columnar jojnting)的形态特征与形成机理问题,国内专题研究甚少。国外一些地质学家在有关文献中,虽有所论及,然而各自从不同角度进行探讨,有些见解也不尽  相似文献   
3.
浙江中生代酸性火山岩柱状节理构造的发现及其地质意义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徐松年 《岩石学报》1995,11(3):325-332
柱状节理构造历来被众多学者认为只能发育在粘度小、流动性大的基性熔岩中。近年来,在浙江多处中生代酸性火山岩中,发现了十分典型、甚具规模的柱状节理构造。本文从岩石化学角度,对浙江四例酸性火山岩柱状节理构造与浙、苏二省四例玄武岩柱状节理构造做了比较研究。浙江含良好柱状节理构造的酸性火山岩的平均粘度是基性熔岩平均粘度的104倍,酸性火山岩的最大粘度甚至可达基性熔岩粘度的106倍。如此巨大的酸、基性火山岩粘度比率表明,传统冷却收缩说关于柱状节理构造只能发育在基性熔岩中,因而岩浆粘度是制约柱状节理构造发育与否的主要因素的观点应予修正。最后,本文还讨论了关于柱状节理形成机制的流体动力学观点。  相似文献   
4.
徐松年 《地质论评》1984,30(6):586-594
玄武岩柱状节理面旋回条纹是玄武岩复杂的原生破裂变形的岩石记录。它是随着冷却玄武岩体中周期性应力的积聚与解除,在逐渐增长着的裂隙的前进期形成的一种原生构造。美国学者Ryan和Sammis(1978)曾根据保留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