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6篇
地质学   1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北淮阳东段山七岩体岩性为石英闪长岩,SiO2、Al2O3含量中等,富碱质,Mg#低,具偏铝质碱性系列岩石特征。稀土元素含量中等,LaN/YbN值和LREE/HREE值均较大,HREE相对于LREE明显亏损,具较弱的Ce负异常,轻稀土相对富集,分馏较明显,重稀土分馏不明显。岩石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LILE)Rb、Ba、K和高场强元素(HFSE)Zr、Hf、Y,明显亏损Nb、Ta、Ti、P、U。通过LA-ICP-MS锆石U-Pb定年,获得山七岩体206Pb/238U年龄为128.2±3.3Ma,属早白垩世早期。主量元素及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均表明山七岩体岩浆来源于地壳,受地幔物质混染。  相似文献   
2.
朱恒银  彭智 《安徽地质》2004,14(3):219-224
总结了特种钻凿技术的发展研究成果、特种钻凿技术成果的转化和多领域应用实例,对特种钻凿技术在资源、环境和工程建设中发展趋势与展望提出了的看法。  相似文献   
3.
4.
安徽金寨岩体为一钾长花岗岩体,位于大别造山带北淮阳构造带,LA-ICP-MS锆石U-Pb定年获得岩体侵位年龄为129.7±1.5Ma,属早白垩世岩浆活动产物。岩体周边发现有数个铅锌多金属矿点,与区域岩浆作用及其矿化一致。岩体富硅(SiO_2=72.47%~77.80%)、富碱(K_2O+Na_2O=7.48%~8.16%)、贫钙(CaO=0.15%~1.47%);稀土配分曲线呈现"海鸥式"分布特征,显示强烈的Eu负异常(δEu=0.18~0.40);微量元素特征显示具有较高的Ga(21.68×10~(-6)~24.12×10~(-6))、Zr(127.68×10~(-6)~196.75×10~(-6))、Nb(33.31×10~(-6)~60.53×10~(-6))和Y(14.57×10~(-6)~27.51×10~(-6))含量,较低的Sr(8.15×10~(-6)~138.52×10~(-6))、Ba(23.04×10~(-6)~332.63×10~(-6))含量,在微量元素原始地幔标准化蛛网图上显示明显的Ba、Sr、P、和Ti的负异常。以上特征表明金寨钾长花岗岩为A型花岗岩,可能是下地壳源岩部分熔融的产物。金寨钾长花岗岩是形成于造山后伸展环境下的板内A1型花岗岩,不是形成于非造山大地构造背景下的碱性花岗岩。  相似文献   
5.
张冲闪长玢岩呈不规则状侵入佛子岭岩群诸佛庵岩组和毛坦厂组中。岩体具较高的SiO_2和Al_2O_3含量,为偏碱性、准铝质、高钾钙碱性系列岩石。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LILE)和轻稀土元素(LREE),亏损高场强元素(HFSE)、重稀土(HREE)和Y,无明显Eu异常,Sr正异常。通过LA-ICP-MS锆石U-Pb法确定张冲闪长玢岩年龄为129±3 Ma,表明该岩体侵位于早白垩世。通过对岩石主、微量元素特征研究,认为岩浆可能来源于底侵玄武岩,并受到地壳物质的混染。岩体形成于中生代构造体制转换期,可能属于北淮阳东段中生代第一旋回侵入岩。  相似文献   
6.
北淮阳东段杨家湾岩体为石英闪长岩,SiO_2、Al_2O_3和碱质含量中等,Mg#小,具准铝质高钾钙碱性系列岩石特征。该岩体的稀土元素含量较低,(La/Yb)N和LREE/HREE比值均较高,具较弱的Ce负异常,轻稀土分馏明显,重稀土较平坦,属轻稀土富集型;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LILE)Rb、Ba、K及高场强元素(HFSE)Zr、Hf、YNb、Ta、Ti、P、U呈低谷负异常,亏损HFSE,富集LILE。通过LA-ICP-MS锆石U-Pb定年,首次获得杨家湾岩体年龄为139.6±2.2Ma,属燕山中期,是早白垩世早期岩浆活动的产物,代表杨家湾岩体的成岩年龄。  相似文献   
7.
本文认为我国矿产资源开发应从绿色和谐的理念出发,加强矿产资源的绿色管理,严格法规和标准。在技术创新上引进绿色科技,建立矿产资源合理的价值体系,使矿业经济发展和矿山生态系统环境保护相统一,从而达到矿业的绿色经营。  相似文献   
8.
9.
10.
北淮阳东段基础地质评述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彭智 《安徽地质》2004,14(3):172-176
简要介绍了北淮阳地区地层、构造、岩浆岩等基础地质方面的研究现状及存在的一些主要地质问题,并对该区的基础地质研究方向进行了探讨,认为加强区域基础地质研究,探索区域成矿地质条件和成矿规律是区域矿产勘查工作的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