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3篇
地质学   12篇
  2011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7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凹凸棒石—一种工业矿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我国凹凸棒石粘土属于一种宝贵的粘土资源,具有工业储量的矿床主要分布在苏皖交界地带,如江苏的盱眙、六合,安徽的嘉山、来安、全椒等境内。由于凹凸棒石具有特殊的晶体结构和许多优良的物理化学性能,从而得到广泛的应用。近年来,人们对凹凹棒石粘土的研究程度进一步深入,特别是在应用开发研究方面进展较快。  相似文献   
2.
华北型煤田陷落柱形成过程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地下水系统的径流或排泄带上,且处于次级向斜轴部或转折端附近、小断层或环形断层发育地段,如果古地表岩溶空洞、古地下岩溶空洞和膏溶空洞等为岩层塌陷提供了发源地,陷落柱发育的可能性极大。华北型煤田陷落柱的形成是以底部岩层中空洞发育为基础,地下水的强烈交替和水-岩作用为条件,岩体自身重力、地应力集中以及溶洞内的真空负压三重作用为动力,经过垮落、溶蚀、搬运、塌陷、冒落等周而复始的过程,分阶段逐步形成陷落柱。   相似文献   
3.
4.
吉林省地质学会岩矿及岩矿测试专业委员会于一月十日至十三日在长春主办了《普及岩矿测试新技术新方法的专题讲座》。参加会议的有省内地质、冶金、煤炭、化工、建材、黄金等系统的地质、岩矿科技工作者二百多人。会上有十名同志分别介绍了X射线衍射、电子探针、红外光谱、同位素、穆斯堡尔效应等九种新技术在地质上的应用及各自研究的体会。省冶金地质勘探公司研究所朱奉三还在会上介绍了中国地质学会成立六十周年的庆祝盛况及国际花岗岩讨论会学术动态专题报告。会后组织参观了有关岩矿测试方面的实验室。  相似文献   
5.
针对轮南油田JⅢ(6+7)油组曲实际油藏地质条件,利用相图判别法研究了该油藏的流体类型,并确定了油环的大小.在此基础上提出利用水平井开发此类泊藏,并进行了优化设计研究.研究结果表明:JⅢ(6+7)油组的油环原油地层流体样品为挥发油体系,并且油环的体积远大于凝析气顶.本油组适合水平井开发,水平段长度为350~400 m较...  相似文献   
6.
吉林省地质科学研究所于1983年9月下旬在长春召开了金矿科研成果评审会,应邀参加会议的有省局及其所属单位的科技工作者32人。会议期间对“吉林省槽区北部下古生界金矿地质特征及其分布规律”和“吉林省槽区东部金矿床地质特征及矿石物质成分和有益元素赋存状态”两项科研成果进行了审议。与会同志一致认为:这两项科研成果都较好地完成了设计要求,已达到了省内的较高水平。“吉林省槽区北部下古生界金矿地质特征及其分布规律”的科研成果,是以板块构造理论列下古生界金矿地质特征及其分布规律进行了全面而系统的综合研究。用复合成矿和成矿系列的观点,对下古生界有关的金矿及其它矿产的成因类型进行了综合分析,总结了下古生界不同类型岩石中微量金的地球化学特征,探讨了成矿作用与地层、变质作用、岩浆活动及板块构造之间的成因联系,从而建立  相似文献   
7.
地矿部于一九八三年十二月中旬,在长春召开了矿产资源总量预测及方法研究科研成果评议会。会议由地矿部资料局、科技司、矿床所主持,应邀参加会议的有武汉、长春、成都地院以及四川、江西、湖北、湖南等二十几个单位的专家、学者五十余人。会议期间对全国六项专题研究成果进行了评议,与会代表一致认为,由吉林省地研所和长地院共同完成的“吉林省镍矿资源总量预测及其方法研究总结报告”,内容充实,立论有据,资料丰富,完成了设计要求,在矿床模型法研究方面具有国内先进水平。  相似文献   
8.
9.
沁水煤田坪上井田充水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延河泉域北部的坪上井田 3号煤层和 15号煤层的充水因素进行了综合分析 ,将该井田和突水严重的山东淄博矿区从区域水文地质条件、隔水岩层厚度、断层导水作用、含水层的富水性诸方面进行对比 ,分析煤层底板突水的可能性。由此得出结论 ,3号煤和 15号煤的开采是比较安全的  相似文献   
10.
斯里兰卡曼泰遗址出土青花瓷的化学成分分析及产地初探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利用X射线荧光光谱、同步辐射X射线荧光光谱、中子活化、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等多种技术手段分析了斯里兰卡曼泰遗址出土的7枚青花瓷残片的结构和成分。通过遗址出土部分青花瓷样品和中国各地瓷器样品的瓷胎元素含量聚类分析,初步判断其中的4枚青花瓷残片产自中国景德镇,而其余3枚样品的出处尚不能确定,需作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