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9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12篇
测绘学   6篇
大气科学   2篇
地球物理   38篇
地质学   21篇
海洋学   3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7篇
自然地理   4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1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张珂  张帆  张晖  王鑫  郝美仙  翟浩 《地震学报》2022,44(4):594-607
内蒙古敖汉旗地区在2018—2019年间曾发生多次小震丛集活动,不同地震事件的波形记录易相互交叠,导致地震目录缺失。针对以上问题,采用匹配定位(Match & Locate)方法,对台网遗漏地震进行识别、检测与定位,并通过CAP方法反演敖汉旗震群最大地震的震源机制解,利用匹配定位后的小震分布定量地拟合发震断层面参数,从而综合判定敖汉旗震群的发震断层面几何形态和发震构造。结果显示:通过匹配定位方法共识别、定位405个小震事件,是原有地震目录事件的5.4倍,震群主体沿NW?SE向展布于红山—八里罕断裂与赤峰—开源断裂相交区域的东侧,震源深度集中于8—10 km。断层拟合结果和最大地震震源机制解表明敖汉旗震群的发震构造应是一条左旋走滑型隐伏正断层,断层面走向为157°,倾角为84°。综合分析红山—八里罕断裂和赤峰—开源断裂的断层性质和活动特征,认为敖汉旗震群的发震断层可能是这两条深大断裂在不断活动中相互作用而形成。   相似文献   
2.
基于“天地图·甘肃”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提供的地图API功能,在 “天地图·甘南”州级节点的基础上,整合甘南州国土空间规划相关数据和评价模型,采用可视化B/S前后端分离架构,矢量瓦片索引和微服务等技术,搭建了甘南州国土空间规划辅助决策系统,并通过系统平台实现了资源浏览、数据查询、数据统计、占地分析、规划冲突分析、数据大屏等辅助决策功能,为建设项目选址、用地审批、规划审查、土地储备与开发等提供决策服务。  相似文献   
3.
藏南努日矿床位于冈底斯成矿带南缘,前人获得的辉钼矿Re-Os同位素年龄为23 Ma,与明则和程巴矿床成矿时代一致,但矿区内至今未发现与矿化有关的成矿斑岩体。本文报道了努日矿区新发现的与矿化关系密切的石英闪长岩的地球化学特征,获得石英闪长岩的LA-ICP-MS锆石U-Pb年龄为93.42±0.76 Ma,与同一成矿带内桑布加拉和克鲁铜金矿成矿时代一致(90~93 Ma),表明矿区可能存在两期成矿事件。石英闪长玢岩的主量微量元素SiO_2含量为57.19%~58.23%,A1_2O_3含量为15.78%~16.03%,MgO含量为4.74%~5.32%,Mg~#指数为65.2~67.3;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Rb、Sr、Ba、U等)及轻稀土元素,亏损高场强元素,显示出埃达克岩特征。研究表明石英闪长玢岩形成于洋壳俯冲阶段的弧岩浆岩,洋壳熔融形成的母岩浆侵入近地表形成早期铜多金属矽卡岩矿化。晚白垩世成矿事件的发现进一步佐证了研究区存在两期矿化叠加事件,拓展了研究区找矿方向。  相似文献   
4.
科技名词中文译名标准化和规范化工作是推动我国科技进步和科学知识传播的重要基础。新的科学概念和技术名词层出不穷,如何及时发现并确定新生术语的中文译名是一项普遍的社会需求。介绍了一套全新的天文学英语新词自动提取系统。该系统综合使用脚本过滤、术语识别、正则表达匹配等多种方法,能够自动追踪Ar Xiv论文数据库的更新,分析天文学论文的内容,生成推荐术语列表,从而将学科专家从繁重的科技新词收集整理工作中解放出来,把有限的精力集中到更能体现专业素养的新词审定工作当中。这个系统将为推动天文学等基础学科的新词收集,乃至学科标准化等工作发挥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5.
张晖  谭毅培  马婷  翟浩  张珂  李娟 《中国地震》2021,37(2):430-441
内蒙古和林格尔地处鄂尔多斯块体北缘阴山地震带内,历史上6级以上强震频发。2020年3月30日和林格尔发生M_L4.5地震,打破了自2005年以来阴山地震带M_L4.0以上地震的长期平静。研究此次地震序列的发震构造对区域应力状态和地震危险性分析有重要作用,然而内蒙古地震台网台站较为稀疏,相对于华北其他地区地震监测能力较低,对和林格尔地震序列的分析造成不利影响。本文采用匹配定位检测方法(ML)检测区域台网目录遗漏的微震,并对检测到的地震事件进行精定位。匹配定位方法共检测到序列中可定位的地震事件61个,约为台网目录的1.3倍,可定位地震约为台网目录的2.9倍。地震序列重定位结果中余震整体呈现NE向的分布,与使用CAP方法得到主震震源机制NE向节面走向基本一致,破裂为正断走滑型,显示和林格尔M_L4.5地震序列发震构造为NE走向、NW倾向的拉张性断层。结合计算结果和区域地震地质构造特征,认为M_L4.5地震序列发震构造为NE走向的岱海-黄旗海盆地南缘断裂。  相似文献   
6.
为了分析呼和浩特—包头盆地现今应力场状态,基于内蒙古地震台网记录的地震波形资料,运用振幅比方法获取2000—2016年该盆地及周边M_L≥2.7地震的震源机制解,计算其一致性参数,并反演区域应力场。结果表明,震源机制解特征主要表现为走滑特征,一致性参数空间分布处于低值状态,力轴方位基本与该区的应力场背景特征相符,即主压应力方位为北东、张应力方位为北西。  相似文献   
7.
选取2016年3月—2019年6月内蒙古地震监测台网记录的925条内蒙古东北部及邻近地区地震数据,从中挑选133次M_L≥2.0且记录清晰、信噪比较高的地震事件,利用Sato模型、Aki模型,分别计算该区域地震尾波平均Q值,并拟合得到Q值对频率的依赖关系,其中:(1)Sato模型:Q_C(f)=(64.11±29.15)f~((0.8914±0.0772));(2)Aki模型:Q_C(f)=(258.4±65)f~((0.6815±0.1435))。结果表明,利用2种模型计算的该区域地震尾波Q值分布具有一致性,且Q值与依赖指数η成反比关系,分析认为,尾波Q值高低分布与地震活动性及地质构造有关。  相似文献   
8.
章奇  居琪  李健欣  曹驰程  江和龙  张晖 《湖泊科学》2020,32(4):1041-1049
为探究富营养化湖泊中自生源可溶有机质(DOM)在泥水界面的吸附行为,以马来眼子菜(Potamogeton malaianus)和铜绿微囊藻(Microcystis aeruginosa)释放的DOM为代表,考察针铁矿对草、藻源DOM中不同组分的吸附特征.三维荧光平行因子分析表明类富里酸组分C1和类胡敏酸组分C4的含量很低,而类蛋白物质(类酪氨酸组分C2和类色氨酸组分C3)分别占草、藻源DOM荧光组成的70%和93%. 2种DOM均可被针铁矿吸附,吸附过程符合伪一级动力学.通过等温线拟合发现针铁矿吸附藻源DOM的非线性更强,饱和吸附量(23.77 mg/g)高于草源DOM(19.10 mg/g).特别地,类蛋白组分呈现非线性吸附,而类腐殖物质的吸附近似线性,且针铁矿对于DOM各荧光组分的吸附量顺序为:C3C2 C4 C1,此非均质吸附特征与DOM组分的初始含量、分子大小、芳香性及有效吸附位点有关.红外光谱证实氨基、羧基和羟基是吸附过程中的重要官能团.因此,草、藻源DOM显著改变了针铁矿表面的有机物质组成,影响湖泊沉积物的生物地球化学行为.  相似文献   
9.
曹驰程  王友权  章奇  张晖 《湖泊科学》2018,30(4):1004-1011
采用荧光滴定法研究四环素(tetracycline,TC)与太湖溶解性有机质(dissolved organic matter,DOM)和玄武湖DOM的相互作用.三维荧光光谱结合平行因子分析显示,2个湖泊的DOM含有3个荧光组分:类富里酸组分C1、类色氨酸组分C2和类络氨酸组分C3.其中C2的荧光强度远高于C1和C3,是DOM的主要荧光组成.3个荧光组分与TC发生了不同程度的静态猝灭,特别当TC浓度为45.5μmol/L时,类蛋白组分的荧光强度完全被猝灭(100%),并且猝灭作用改变了DOM分子的微环境极性.同步荧光光谱联合二维相关图谱进一步表明类色氨酸组分优先和TC发生猝灭作用,其次为类络氨酸组分和类富里酸组分.Ryan-Weber方程适于拟合DOM与TC的猝灭过程,2个湖泊的DOM中3个荧光组分的络合常数lg K值范围为5.05~5.85,大小顺序为C2C3C1.因此,类蛋白组分为主的DOM对TC的络合作用大于类腐殖组分为主的DOM,影响抗生素在湖泊水体中的生物有效性和生态毒性.  相似文献   
10.
高源  张晖  张帆  翟浩 《山西地震》2019,(2):19-21
文章使用内蒙古地震台网记录到的晋冀蒙交界地区517个定位地震,在参考原始编目报告的基础上,用和达法拟合走时曲线删除错误数据,使用Kissling方法联合反演得到晋冀蒙交界地区最小一维P波速度模型和震源位置。结果显示,研究区P波速度随着深度增加而递增,无明显间断面,联合反演得到的震中位置较原始报告分布更集中,簇状分布更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