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地质学   3篇
  2017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1.
常开永 《云南地质》2006,25(1):12-18
“三江成矿带”内的红牛铜矿,赋存于大理岩边部矽卡岩化蚀变带及角岩体中。赋矿地层为曲嘎寺组第二段。对矿石结构、构造及矿石矿物成分、共生伴生关系等进行研究,明确找矿标志。  相似文献   
2.
云南巍山笔架山锑矿床成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常开永 《云南地质》2007,26(2):197-206
矿区褶皱和断裂相互重叠交错,为含矿热气液的运移提供了导矿及储矿构造。微量元素测定,确定上三叠系地层为锑的矿源层,矿体严格受层位控制,三合洞组灰岩破碎带为含矿层位,是找矿主要标志。依据矿床产出特点及物理化学条件,确认该矿床属中低温热液富集层控矿床。  相似文献   
3.
地质体组合构造分析方法与找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地质体组合构造分析方法是在地质体形态分类基础上,根据地质体结构的不均衡性所引起的变形和矿化的差异,遵循构造分析的基本原理,对各类地质体的变形机制和破裂形成规律作了初步总结,较系统地归纳了层状地质体的变形规律,是一套全新的构造研究方法。在找矿应用方面,提出了以破裂为导向的后生矿床找矿思维,根据地质体及其组合中的破裂变形规律,可快速评估矿区的资源潜力,在指导找矿方向、判断找矿标志等方面,具有较强的较强的实用性,并具有易掌握、可操作性强、研究周期短等特点。该方法的提出丰富了构造地质学和矿床学的研究方法,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