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3篇
地质学   8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1 毫秒
1
1.
含油气盆地构造样式研究中几个问题的讨论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我国含油气盆地构造样式研究中存在的一些主要问题进行了讨论。包括:关于构造样式的确切含义及类型的划分,由于对构造样式概念理解的不一致,导致了构造样式类型划分的混乱;构造样式的鉴别,往往由于过分强调了某些单一“鉴定标志”而忽略了总体变形特征,从而导致对构造变形机理的错误判断;中国含油气盆地的构造反转问题。  相似文献   
2.
合浦盆地——中国南方扭性盆地模式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严俊君  张家骅 《地球科学》1994,19(2):194-200
位于广西南部的合浦盆地是中、新生代发育的小型沉积盆地,从该区的区域构造特征及大量地震资料揭示的盆地结构构造特征分析认为,合浦盆地的形成和发展始终受到区域性力偶的控制,表现出明显的张扭作用特征,后期(第三纪)受到压扭作用的强烈改造,合浦盆地这一发育特征在相当程度上反映了中国南方众多沉积盆地的共同特点。  相似文献   
3.
塔里木盆地北部构造样式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严俊君  黄太柱 《地球科学》1995,20(3):264-270
塔里木盆地北部发育5种典型的构造样式;基底卷入型压性逆冲构造组成、盖层滑脱型逆冲-褶皱构造组合、隐刺穿刺底檗同幅度褶皱构造组合及张性正断层组合,无论是构造变形时间还是组合分布,在塔北均呈现规律变化,其变形特征及发布受如下3个地质因素控制:(1)区域挤压作用;(2)岩性条件的差异:(2)先期构造格局。  相似文献   
4.
渤海海域的郯庐扭断裂及含油气盆地的发育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相似文献   
5.
烃浓度盖层封闭天然气的有效性及其研究意义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严俊君  金之钧 《沉积学报》1997,15(1):141-151
本文在烃浓度盖层封闭机理及其形成地质条件分析的基础上,通过烃浓度盖层封闭能力形成时期的确定,利用其与气源岩排气门限的匹配关系,探讨了烃浓度盖层封闭天然气的有效性。烃浓度盖层封闭能力形成时期只有早于或相近于气源岩排气门限时,才能有效地封闭气源岩排出呈分子扩散相运移的天然气;否则其封闭的有效性变差。并以松辽盆地三肇凹陷青山口组烃浓度盖层对下伏侏罗系气源岩天然气封闭的有效性为例进行分析,阐明其在天然气远景资源评价中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反转构造及其石油地质意义   总被引:20,自引:1,他引:20  
王燮培  严俊君 《地球科学》1989,14(1):101-108
  相似文献   
7.
塔里木盆地西北缘柯坪地区油气前景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丰富的地面油气显示及奥陶系、志留系普遍含沥青的事实,表明本区曾有过大规模的油气运聚过程。柯坪断隆实际上是上新世库车期形成的逆掩推覆带,其下尚隐伏着与巴楚断隆连为一体的古隆起。地面油气显示并不能证明地下已无油气藏存在。推测上覆推覆带中有聚集油气的可能性,而下伏古隆起形成大油气田的可能性更大。  相似文献   
8.
塔里木盆地北部断裂格架分析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王燮培  严俊君 《地球科学》1995,20(3):237-242
通过对塔北6条区域性主干断理解力学性质及发育历史的分析,论述了控制本区构造变形的基本断裂格局,认为:(1)分地北缘南天山和西南缘昆仑山两板块边缘活动产生的挤压应力在塔联合和叠加,造成了该区现今“南北分带、东西分块”的构造格局,(2)挤压应力是塔北构造变形的主导应力,海西-印支期NEE和NW向两组区域断裂分别平行于两板块边缘,均属压性逆冲断裂,平移分量极小,NW向断理解主体不是扭断裂,只是喜山期叠加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