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篇
  免费   10篇
地球物理   48篇
  2014年   2篇
  2011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4篇
  1984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定量地分析了日本若干M≥7的浅源强震后的余震活动的时间特征。这些强震后都伴有强余震的发生,而且这些强余震又都触发了自身的余震活动。本研究的目的在考察这种强余震发生前的余震活动的任何异常变化,在强余震发生之疹,余震活动明显代于由修订的大森公式所得的期望值。  相似文献   
2.
采用R值评分方法,对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2001—2004年度划定的全国地震危险区进行了评估,2001—2004年度的R值分别为0.265、0.182、0.293、0.404。近两年的R值相对高些,为了排除随机成分,做了相应的随机预报试验检验,并对地震落入危险区的随机概率作了估计。结果表明,4个年度的R值明显高于随机预报,除2002年度外,地震随机落入危险区的概率很低,不到2%。这说明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实际地震危险区划分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且逐年提高。  相似文献   
3.
Though the forecast and prediction of earthquakes is a commonly accepted difficult problem in science, thestep towards the exploration and knowledge of the generation and occurrence of earthquakes has never stopped. Ithas strong scientific exploration nature and great social efficacy in disaster reduction. For this reason, it has alwaysbeen the object and motivation pursued assiduously by earthquake researchers. It is beyond doubt that the study ofseismicity is still one of the important infor…  相似文献   
4.
为研究不同类型地震序列物理过程的差异,我们研究了151例国内外的地震序列主震后早期的地震有序度和多分形特征的差异。主要结果为:能量分配的不同是序列主震后早期的主要分类标志。地震序列的能量熵值可作为序列早期分类的定量指标.序列蠕变熵值的变化速率可作为后续强余震的预测依据之一.对于主震型序列,由于介质的均匀性相对较好,余震破裂可以充分扩展,子系统作用顺利,从而导致能量分配比较集中(Qc值较低),时间结构的多重分形Dq变化幅度较大。反之,对于震群序列,由于震源区存在多个障碍体,使得子系统的作用受到一定程度的阻碍,破裂不能顺利扩展,因此,可能会造成能量分配比例失调,表现为大事件增多,Qc值较高,余震过程相对拉长,时间多重分形Dq差值变小.由此可见,不同类型的地震序列在主震后早期能量分配的集中程度的差异以及时间多重分形跨度的变化,很可能反映了余震区破裂扩展的充分程度。  相似文献   
5.
假定震群与主震之间具有一一对应关系的狭义前兆震群试验已经进行,考虑了地震丛集性的广义假说试验正在改进之中。自1977年试验启动以来,依赖于常用统计泊松模型简单假设的实施是顺利的,但由于1989年5月31日Doubtful Sound地震的发生,使得特征因子降至提出拒绝的水平,从而导致试验中断。在狭义假说试验的过程中,由于采用了新西兰地震台修订后的地震震级标度,使得基本数据出现了本质上的变化。由此造成以往的地震目录中震群似乎增加了许多,同时又识别出1968年至1972年间的地震丛,其中包括识别出1989年Doubtful Sound地震前的前兆地震丛。这些改动成为拒绝狭义假定的基本依据。据此,将以新西兰地震特点为标准的自1983年在日本进行的狭义假说试验,从1991年开始改为广义假说试验。  相似文献   
6.
从现代物理学观点看地震成因,在漫长的孕震过程中,这种大的相互作用系统总是朝着某种临界状态不断地自组织(Bak P.et al,1989)。在临界状态下,小事件引起的链锁反应很可能导致大系统失稳,产生大地震。某些大震前中、小地震活动密度增大且速率增强,很可能说明了这一点。  相似文献   
7.
昆仑山口西8.1地震前明显地出现大区域地震活动平静、高6值、高调制、低锅值的异常配套现象.回顾性分析了巨大地震前不同时问和空间尺度的地震活动性异常,探讨了巨大地震的预测可能性。  相似文献   
8.
郯庐断裂带地震时空分布的统计特征及其强震危险性估计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本文从郯庐断裂带地震时空分布图象的定量描述入手,分析了不同区段的地震时空分布特征及其随时间的演变。在分析研究不同区段正常背景分布及大震前异常分布图象特征的基础上,对鲁南地区未来强震的危险性作出估计。  相似文献   
9.
对张北6.2级地震预测的回顾和再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王林瑛 《地震》1999,19(3):267-273
对张北6.2级地震在测震学前兆图像、预测回顾及总结的基础上,对部分反映较好的测震学预测指标进行了比较系统的预报效能检验和评估,进一步确定和筛选出部分测震学预测方法的最佳三要素预测指标,为各预测指标的三要素界定和预测效能提供了定量的参考依据。 对各种预报方法进行比较系统和客观的预报效能检验和评估,确定和筛选预测方法的最佳三要素预测指标,这不仅是地震预测预报逐步向科学、客观、严谨和实用化方向迈进的重要途径,而且是探索以震源物理为基础和孕震阶段为依据的多学科异常有机结合的综合概率预测的必要前题。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