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17篇
  免费   174篇
  国内免费   217篇
测绘学   286篇
大气科学   132篇
地球物理   133篇
地质学   449篇
海洋学   154篇
天文学   28篇
综合类   50篇
自然地理   76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16篇
  2022年   40篇
  2021年   53篇
  2020年   39篇
  2019年   39篇
  2018年   31篇
  2017年   53篇
  2016年   47篇
  2015年   47篇
  2014年   44篇
  2013年   87篇
  2012年   72篇
  2011年   66篇
  2010年   77篇
  2009年   86篇
  2008年   114篇
  2007年   54篇
  2006年   76篇
  2005年   63篇
  2004年   41篇
  2003年   29篇
  2002年   39篇
  2001年   36篇
  2000年   22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0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利用近7万个湖南及邻近省份重力观测数据、502个GNSS/水准控制点及数字高程模型,以EIGEN-6C4全球重力场模型作参考重力场,采用顾及地球曲率影响的各类地形质量位及引力的第二类Helmert凝集法严密算法,利用高分辨率地形数据恢复甚短波扰动重力场,确定空间分辨率2′×2′的高精度湖南省似大地水准面模型(HNGG2017)。经外部检核,模型整体精度均优于±0.022 m。与历史模型相比,新模型在湖南北部常德汉寿、西南部永州江永等地区精度得到显著改善。  相似文献   
2.
在非等间距GM(1,1)模型中,系数矩阵中有无误差的常数项和有误差的随机项,并且系数矩阵与观测向量误差同源,即系数矩阵与观测向量中有相同的元素存在,这些相同元素应该有相同的改正数,为此本文推导了一种适合非等间距GM(1,1)模型求解的总体最小二乘算法。同时,考虑到非等间距GM(1,1)模型中存在病态问题时影响总体最小二乘计算结果的稳定性,提出对系数矩阵常数列乘以某一常数的方法,以改善病态问题。  相似文献   
3.
似刺鳊鮈肌肉营养成分与品质的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常规方法对似刺鳊鮈(Paracanthobrama guichenoti Bleeker)进行了含肉率、可食率、肌肉弹性、肌肉营养成分测定并系统评价了鱼肉品质,旨在评价似刺鳊鮈的营养价值,为似刺鳊鮈的营养生理、养殖和加工研究提供基础资料.结果显示,似刺鳊鮈雄鱼的含肉率为(72.76±0.89)%,雌鱼为(68.99±0.76)%;雄鱼可食率为(78.36±0.93)%,雌鱼为(83.75±1.01)%;肌肉弹性值为(547.86±21.48)g;鲜样中粗蛋白含量为(18.10±0.17)%,粗脂肪含量为(2.32±0.13)%,水分(78.10±0.87)%,灰分(1.07±0.12)%;肌肉含有17种氨基酸,总量占鲜样的(14.91±0.31)%,其中7种人体必需氨基酸(除色氨酸外)含量占鲜样的(6.07±0.07)%,与非必需氨基酸的比值(EAA/NEAA)为68.67%,其必需氨基酸构成比例基本符合FAO/WHO的标准.必需氨基酸指数(EAAI)为73.46,支链氨基酸与芳香族氨基酸的比值(F值)为2.21,4种鲜味氨基酸占鲜样的5.73%;脂肪酸中EPA与DHA质量分数分别为2.94%,1.26%;微量元素含量丰富,钙镁含量较高;鱼肉品质系统评价结果表明,似刺鳊鮈是一种营养价值较高且有一定保健作用的鱼类.  相似文献   
4.
针对近年在巴音戈壁盆地及鄂尔多斯盆地钻探所遇到的复杂地质情况,研究试验了PDC钻头,在地浸砂岩铀矿钻探生产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并制定总结了相应的钻进参数.  相似文献   
5.
武夷山成矿带是我国重点成矿带之一,分布着众多的铜铅锌银等多金属矿床,矿床类型多样.通过对梁家铜多金属矿区区域成矿地质背景、矿体地质特征、控矿因素及矿床成因等分析研究,得出矿区矿化类型有四种:接触带矽卡岩型、受层间破碎带控制的矽卡岩型、破碎带蚀变岩型、斑岩-矽卡岩复合型.其中石炭纪藕塘底组(C2o)地层中受接触带构造控制的矽卡岩型和二叠纪茅口组(P1m)地层中主要受层间破碎带控制的矽卡岩型为矿区主要矿化类型,矿液分别来源于侏罗纪早世梁家单元(γJ1L)黑云母花岗岩体及白垩纪晚世五府岗独立单元(γπK2W)花岗斑岩体.深部的含矿流体随岩浆沿深大断裂及其次级断裂向上运移,在运移过程中含矿流体不断分离、富集,逐步形成富矿热液.在岩浆演化的晚期,富矿热液在近地表附近沿着被交代岩石的接触面或甚至脱离岩浆体系沿着有利围岩层间破碎带发生交代作用而形成矿床.结合其它控矿因素得出该区下一步的找矿方向.  相似文献   
6.
珠江口河流输沙、河口沉积与粒度信息之间的联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河口三角洲地区泥沙供应充分,是现代沉积速率较高的区域。快速沉积的泥沙包含高分辨率的环境信息。采用放射性同位素测年方法研究了珠江口伶仃洋大铲湾海域6个柱样的现代沉积速率,以2mm的间隔分析了其中2个柱样上部的粒度,并对其平均粒径和珠江流域的年输沙量进行了快速傅里叶变换,以期获取河流泥沙供应、河口沉积速率和沉积物垂向粒度变化的对应关系。结果表明,大铲湾海域的沉积速率为1~3cm/a,受动力条件和泥沙供应条件的影响显著。2个柱样的平均粒径的最显著重现周期与珠江年输沙量的周期性有较好的对应关系,并可能反映了季节的、年的和多年的沉积速率信息。对于每年沉积厚度在厘米级的环境,以毫米级的高分辨率进行粒度分析,有可能揭示出沉积物供应的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本研究亦可为其他河口的相关工作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7.
南海中部海域障碍层特征及其形成机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南海中部海域(10°~19°N,108°~122°E)存在显著的季节变化的障碍层.障碍层发生概率夏季最大(52.8%),秋季次之(41.0%),春季最小(10.5%).夏季(2000年8~9月)障碍层最显著,平均厚度约为14.2m;除114°E以东、吕宋岛以西海域为障碍层的多发区外,中南半岛东南海域(12°~14°N,110°~114°E)也存在显著的障碍层;春季(1998年4~6月)和秋季(1998年12月)障碍层平均厚度分别为6.8和11.2m,障碍层多位于114°E以东、吕宋岛以西海域.此外,吕宋岛以西海域(12°~16°N,116°~120°E)及中沙和西沙群岛附近(16°~18°N,110°~116°E)海域障碍层年发生几率超过20%,相对而言,其他海域障碍层年发生几率偏小.降水机制和层结机制分别是南海中部海域春、夏季和秋季障碍层形成的主要原因.其中,降水机制及东南向的Ekman平流较好的解释了春、夏季吕宋岛以西附近海域成为障碍层多发区的原因;此外,强降水是夏季中南半岛东南海域(12°~14°N,110°~114°E)障碍层产生的关键,反气旋涡(暖涡)有助于形成更强的障碍层,上升流对障碍层的影响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8.
长江口枯季悬沙粒度与浓度之间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2003和2004年枯季在长江口采集水样并作水文观测,对所获水样进行过滤和粒度分析,以计算悬沙浓度和悬沙粒度分布。结果表明,2003年11月小潮期间,悬沙中值粒径与悬沙浓度存在着显著的指数关系,在大潮期间没有显著关系;在2004年2月小湖期间,两者之间没有显著关系,但在大潮期间存在着显著的指数关系。枯季水体悬沙以粉砂组份为主,并且随着向口外的推移,细颗粒组份逐渐增加,但在拦门沙最大浑浊带附近,由于絮凝作用,沉积物粒度变幅较大,可产生粒径粗化的现象。小潮期间,砂含量较低,但与悬沙浓度之间有显著相关关系;大潮期间,悬沙粒径粗化,但砂含量与悬沙浓度之间的关系不显著。上述分布趋势与沉积物来源、当地的水动力条件和絮凝作用等因素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9.
辽北-吉西南地区早白垩世富碱质花岗岩主要由碱长花岗岩、石英二长岩组成,同位素年龄为125 Ma左右,岩石化学以富碱、富硅为特征,具A型花岗岩特点,但铝质偏高,又具过铝质花岗岩的特点,应属于后造山期之PA型花岗岩。其构造背景为晚印支期-早燕山期滨太平洋造山带造山晚期坍塌阶段的产物。  相似文献   
10.
分析了建立靶场WebGIS的重要意义和迫切性,指出了基于ArcIMS进行开发的优势,并论述了ArcIMS的体系结构。依据该系统运行环境和特点,提出采用富客户端方案部署系统服务器。然后设计并实现了靶场WebGIS的结构和功能,详述了它的运行机理和开发中的两项关键技术,最后对系统作了分析和评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