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2篇
地球物理   2篇
地质学   3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3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1.
福建明溪上地幔热结构及流变学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林传勇  韩秀玲 《地质论评》1999,45(4):352-360
通过对采自福建明溪的幔源包体样品的详细研究,建立了该区上地幔的地温线,探讨其流变学特征。所获地温线高于大洋地温线,但稍低于中国东部和澳大利亚东南部地温线。由该地温线推导的壳幔边界为38km左右,但尖晶石二辉橄榄岩在32km左右即已开始出现,表明存在上地幔物质的底侵作用。同样,尖晶石二辉橄榄岩和石榴子石二辉橄榄岩包体平衡温度有所重叠,表明两者不是截然分开,其间存在有5 ̄10km的过渡带。包体的变形特  相似文献   
2.
浙江省上地幔的热结构及流变学特征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由尖晶石相和石榴石相二辉橄榄岩包体所建立的浙江省上地幔古地温线高于大洋地温线 ,与徐义刚等建立的中国东部地温线以及澳大利亚东南部的地温线较为接近 .由该地温线确定的该区壳幔边界为 34km ,软流圈与岩石圈边界大致在75km .上述结果与该区地球物理资料基本一致 .包体的流变特征研究表明 ,该区的包体至少经历了两期以上的变形事件 .前期可能与上地幔底辟有关 ,后期则可能与上地幔的剪切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3.
海南岛第四纪玄武岩的红土化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我国海南岛北部广泛分布着第四纪玄武岩,其中喷出规模最大、分布面积最广的是早更新世玄武岩(Q1),其上覆盖着一层较厚的红土风化壳,有的成为可供开采的铝土矿和褐铁矿。晚更新世玄武岩(Q3)出露范围较小,地表亦多风化成红土,但发育较差。笔者研究的红土风化剖面便发育在早更新世橄榄玄武岩上(图1)。  相似文献   
4.
高温高压下花岗岩条纹长石和电导率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在510MPa 压力下,花岗岩电导率随温度的变化,讨论了电导率变化的机理.(1)在510MPa 压力下。花岗岩的条纹长石于600℃开始消失,至700℃时它们大量消失并变为正长石.(2)在510MPa 压力下,600℃时花岗岩的电导率出现拐点,此后电导率急剧上升,在600—700℃电导率增加了两个数量级.  相似文献   
5.
在东喜马拉雅构造结火成碳酸岩脉中发现富碳硼镁钛石。晶体结构与化学成分分析表明,该矿物的分子式为(Mg1.30,Ti0.32,Fe0.30,Al0.10)2.02[(B0.51,C0.42)0.93O3]O。这提供了在[BO3]原子团中B可被其它元素替换的第一个实例,暗示该矿物可能形成于高温高压的环境下。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