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篇
  免费   6篇
地球物理   37篇
  2003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3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3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1篇
  198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根据宁南汤家坪流动水准、基线测量出现的重大异常,进行了野外实地考察。发现点位是稳定的;A点与B、C点之间是跨断层的;但原始选点报告所提供的断层产状与作者实测的断层产状有一定的偏差。通过对相关资料分析,认为该场地的地壳形变异常是可靠的。并对其形成机理作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2.
成都平原的形成与演化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成都平原是位于青藏高原东南侧前缘的第四纪压陷盆地,东西两侧分别被龙泉山和龙门山所限。研究表明,成都平原的第四纪断陷作用从大邑-彭县-绵竹隐伏断裂和浦江-新津-成都-德阳断裂所夹的北东向断块的为民陷开始,然后向东西两侧扩展。不同断裂在不同时代的逆冲运动对成都平原的形成和演化起重要的制约作用。  相似文献   
3.
鲜水河断裂是高频度的强震发生带,1981年道孚地震后,未来的强震往何处迁是地震预报以及地震区划研究中的重要课题。本文从断错地貌,滑动速率,大震同震位错以及断裂带上地震滑动模式的讨论出发,运用地质学方法寻找鲜水河断裂带上直到本世纪末的潜在震源区。结果表明,道孚以南松林口—惠远庙之间长达40公里的地段是发生M≈7级地震的可能性最大的潜在震源区,而康定断裂的北段也值得重视。  相似文献   
4.
本文仅根据冕宁以北野鸡洞附近的振槽揭露的地质现象,首次报导了安宁河断裂带冕宁以北段曾发生5次古地震事件。这对客观评价缺乏历史地震记载的该段的地震活动能力,进而对该段的地震预报研究以及地壳稳定性评价提供了新的资料。  相似文献   
5.
6.
中美联合考察鲜水河断裂概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概述了美国加州理工学院地震实验室艾伦教援和博士研究生周华伟与四川省地震局局长罗灼礼和本文作者等人进行题为“鲜水河断裂全新世活动特征与地震危险性》的中美合作研究,通过联合考察,对鲜水河断裂带的几何特征、断错地貌现象、断裂的长期滑动速率、同震位错资料及可能的地震模式等方面的认识有新的进展与深化。  相似文献   
7.
从最新地面活断层的不连续性,断层滑动速率以及古地震研究的角度讨论安宁河断裂带北段的地震潜在能力,认为不连续的活断层可能成为各自独立的地震破裂单元,从而决定了地震的潜在能力,其中,野鸡洞破裂段的潜在地震能力最强,可达7级。上次地震至今的平静时间已接近古地震的平均重现间隔,因而具有高度的地震危险性  相似文献   
8.
活断层是地震的潜在策源地。然而不同的活断层上地震潜在能力有极大的差别。客观地评价活断层上地震潜在能力不仅是地震预报研究的需要,对国民经济建设的布局和抗震决策也极为重要。在这个意义上,对弱活动性断裂的研究与对强活动性断裂的研究具有同样的重要性。本文以弱活动的蒲江—新津—成都—德阳断裂带为例,讨论了该断裂的晚第四纪活动性,断裂带的地质结构以及断裂的切割深度等因素对该断裂带地震潜在能力的可能影响。  相似文献   
9.
10.
四川断裂活动的区域性差异及其与区域地壳运动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钱洪 《地震研究》1995,18(1):49-55
断裂活动的区域性研究表明,四川的活动断裂具有明显的区域分布差异性。强活动断裂分布在晚第四纪运动断块的边缘及其内部,四川盆地内部的断裂活动性相当微弱,仅盆地西部边缘有晚第四纪断层活动显示。不仅如此,地质资料和断层活动年代测定资料反映了四川的活动断裂不但具有向西部活动强度明显增大的特点,而且断裂活动的时代也有向西部逐渐更新的趋势。本文通过研究喜马拉雅运动不同期幕在四川不同地区的表现,发现四川活动断裂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