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2篇
地球物理   8篇
天文学   1篇
  2016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完善和发展了绝热带电粒子漂移壳追踪方法(DSTM),应用该方法进一步研究了内辐射带低高度高能质子辐射环境的长期变化,并与卫星观测做了比较.研究表明,在过去的30年里SAA区1000 km高度,高能质子通量显著增强,SAA区质子通量的中心区域显著西移和扩大,理论预测结果与卫星的观测事实相符合.高能质子寿命的计算结果证明了DSTM是估算内辐射带高能质辐射环境长期变化的合理方法.  相似文献   
2.
焦维新  钟俊 《地球物理学报》2016,59(11):3955-3959
从数以万计的近地小行星(NEAs)中选择探测目标,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选择小行星时需要考虑的主要问题是:NEAs的轨道参数、自旋周期、大小、科学价值、表面特征以及到达NEAs的时间.本文采用排除法从众多近地小行星中确定候选者,并根据科学目标的要求确定最终探测目标.  相似文献   
3.
地球内磁层场向电流的统计特征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ISEE-1和ISEE-2飞船观测的磁场数据,分析了地球内磁层场向电流的统计特征,包括场向电流的空间(L值和地方时)分布;流进和流出电离层的场向电流随地方时的变化;场向电流发生率与地磁活动水平(以AL指数表征)、行星际磁场(IMF)Bz的关系,电流强度和密度随地磁活动水平的变化等.发现,场向电流大都发生在夜间,且集中在L为6-10区域内,场向电流发生率,强度和密度随地磁活动增强而增大,行星际磁场南向时的发生率远远高于北向时的发生率.这些结果表明,内磁层场向电流的产生是太阳风和磁层、电离层间电动耦合增加的结果.  相似文献   
4.
地球空间环境及预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地球空间是人类赖以生存、发展的重要保护层.地球空间环境的变化,特别是爆发性活动──空间暴,对输电系统、航天安全、无线电通信、导航、全球定位系统、生产活动及生态环境有很大影响.因此,对地球空间环境变化进行预报有重要意义.这项工作已引起不少国家学者和政府部门的重视,在环境探测和理论研究方面已取得不少成果.中国应抓住机遇,加强组织和规划,加强国际合作,发挥自己的优势,建立和完善地面观测系统,争取在21世纪初实现准确实时的地球空间环境预报.  相似文献   
5.
利用国际地磁参考场模型IGRF90,分析了南大西洋异常(SAA)区磁场变化的特征,计算了低轨卫星轨道积分粒子辐射通量及其随年代的变化。结果表明,在SAA上空,同一高度上的磁场随时间的推移而减弱,粒子辐射通量随时间的推移而增加.对不同高度的卫星,轨道积分粒子辐射通量随年代的变化相差很大,低轨(<1000km)卫星的变化明显,而>1000km时变化很小.粒子辐射通量随时间变化的主要原因是SAA区的磁壳结构畸变和“移动”,因此,计算不同年代的轨道粒子辐射通量,应使用同年代的磁场模型。近期卫星测量结果表明,这一论断与观测相符。本文提供的计算轨道积分粒子通量方法,结果的可靠性较高,对卫星的合理设计,载人飞船的辐射防护以及卫星的正常运行都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6.
2004年3月2日,欧洲空间局(ESA)发射了一颗彗星探测器--"罗塞塔"(见本期26页彩色版题图),这是人类第一个非常靠近并着陆探测彗星的探测器。"罗塞塔"由轨道器和着陆器组成,在2014年进入围绕67P/Churyumov-Gerasimenko(缩写为67P/C-G)彗星的  相似文献   
7.
在太阳的剧烈爆发事件期间,空间环境中的带电粒子能量和通量都得到显著增强,有时使卫星介质发生严重的内部充电而导致星上系统发生故障.但由于粒子与介质相互作用的过程较为复杂,以往一般采用粒子射入介质的经验公式对带电粒子在介质中的沉积进行模拟计算,而近年来蒙特卡洛方法逐渐成为能够进行更准确模拟的有效办法.本文以2004年7月底至8月初的空间天气事件为例,用基于蒙特卡罗方法的GEANT工具包模拟空间高能电子在卫星分系统的印刷电路板(PCB)中的沉积,计算由于内部充电效应造成的PCB内部电场的强度.利用该计算方法,并基于此次事件期间GOES卫星对空间高能粒子环境的监测数据,得到的计算结果表明这次事件期间的空间高能电子暴可能使星上介质发生显著的内部充电,并可能是此期间在轨航天器上发生的一些仪器运行异常的原因.本文采用的蒙特卡罗方法计算内部充电效应方法可以应用于对复杂位形和结构的星上系统的计算,结果可作为卫星抗辐射设计的参考,以有效应对灾害性的空间天气事件.  相似文献   
8.
本文研究了FY-2(02批)气象卫星异常事件与空间天气的关系.根据异常产生的原理和现象,研究中把FY-2(02批)气象卫星在轨运行期间发生的异常事件分为设备状态跳变和天线消旋失锁两大类,并分别分析了太阳X射线、磁通总量、各种a粒子、各种质子和电子通量等空间天气参数与两类异常事件之间的关系.分析结果表明设备状态跳变事件与...  相似文献   
9.
南大西洋异常区内辐射带高能质子辐射环境长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完善和发展了绝热带电粒子漂移壳追踪方法(DSTM), 应用该方法进一步研究了内辐射带低高度高能质子辐射环境的长期变化, 并与卫星观测做了比较. 研究表明, 在过去的30年里SAA区1000 km高度, 高能质子通量显著增强, SAA区质子通量的中心区域显著西移和扩大, 理论预测结果与卫星的观测事实相符合. 高能质子寿命的计算结果证明了 DSTM是估算内辐射带高能质辐射环境长期变化的合理方法.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