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1篇
测绘学   2篇
地球物理   2篇
  2021年   1篇
  2018年   1篇
  199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410 km间断面是地幔转换带的顶界面,对其速度结构和起伏形态开展地震学探测有助于认识地球内部物质组成和相关的地球动力学过程.本文选取了由中国数字地震台网记录到的位于琉球俯冲区的一个中源地震P波宽频带波形资料,利用三重震相波形拟合研究了中国东海地区410 km间断面附近的精细速度结构.结果表明:中国东海地区下方410 km间断面整体表现为一尖锐的速度界面且有8~15 km的小幅抬升;该间断面之上存在52~62 km厚的低速层,其P波速度降低0.5%~1.6%;440 km深度以下存在1.0%~3.0%的P波高速异常.结合前人在该地区的层析成像结果,我们推测该高速异常体与西太平洋俯冲板片在中国东海地区地幔转换带内的滞留有关;板片内水相E分解使得转换带内水含量增加,这引发了410 km间断面的抬升;410 km间断面之上的低速层应与含水矿物脱水导致的地幔橄榄岩部分熔融有关.  相似文献   
2.
地壳和上地幔结构及其性质对于理解地球浅部构造演化过程具有非常重要的指示作用.南海地区位于亚洲东南部,其构造演化长期以来受到了特提斯和太平洋构造域的控制.晚中生代以来,南海北部经历了主动大陆边缘向被动大陆边缘的演化,并且发生了多期次拉张构造运动,形成了一系列裂陷和盆地.近几年来,地震学探测方面的丰硕成果为理解此过程提供了...  相似文献   
3.
4.
本文研究位错群从一个Ⅱ型或Ⅲ型加载的半无限裂纹进行发射和被一个可穿透障碍(晶粒间界)或许多这种等间距障碍阻塞或锁闭的问题。得到了裂纹顶端和一个障碍之间位错连续分布用的解析解。通过计算机模拟,研究了多重障碍的情况。其结果可用来推断晶粒大小对断裂韧性的影响。对于上述加载的应力强度因子,发现断裂韧性随晶粒大小的增加而增加。利用一个幂律关系(其幂指数在0~1.5之间变动)具体取值决定于位错运动的晶格摩擦力与晶粒间界强度之比,连同关联晶粒与大小断裂应力的 Petch方程。本文给出了晶粒大小与裂纹扩展用的临界应力强度因子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