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3篇
大气科学   4篇
海洋学   3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1.
本文对南海地区(0—20°N,105—135°E)海气环境场进行EOF分析。其结果除了深入了解南海地区气候的基本场外,还揭示了叠加在基本场上的各种扰动场与热带天气系统的联系,为研究南海ITCZ等热带天气系统以及南海环境场对EL—Ni(?)o现象的反映提供了研究依据。  相似文献   
2.
本文按照国际标准,重新统计了厄尼诺对南海热带气旋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无论热带气 旋的频数还是时数,都是反厄尼诺年多于厄尼诺年。本文从海气感热交换的角度,对以上结论进行了解释。  相似文献   
3.
沙文钰  蔡剑平 《气象学报》1994,52(1):117-120
太平洋和印度洋表层水温、海平面气压变化关系及对东亚冷夏的影响沙文钰,蔡剑平(空军气象学院,南京211101)近10多年来,关于海气关系的研究很多。Wallace和Gutzler〔1〕论证了500hPa高度场上5个遥相关型,而Horel和Wallace...  相似文献   
4.
本文利用EOF分析方法,研究了印度洋海温和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时空分布特征。探讨丁两者的关系,得出印度洋海温对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增强和减弱有较大的影响,并对它的东西进退有一定的影响,而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对印度洋海温的分布也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崔志强  蔡剑平  沙文钰 《气象》1992,18(6):31-33
本文统计了南海热带气旋的空间分布和时间演变特征。发现热带气旋年活动时数最长的区域位于海南岛东南方海面。台风、热带风暴和强热带风暴、热带低压的年平均活动时间分别约为9天、15天和26天。本文还用切比雪夫多项式展开的方法讨论了南海热带气旋时数场的特征,发现低阶切比雪夫系数具有一定的规律性。  相似文献   
6.
南海地区海—气热交换的年变化和年际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周林  蔡剑平 《海洋预报》1993,10(4):47-53
本文利用EOF方法,对南海地区(0°-20°N,104°-136°E)感热通量和潜热通量的时空变化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年变化中前三个特征向量具有明显的物理意义,模态一表征了南海地区感热和潜热通量的气候变化特征;模态二反映了南海地区感热和潜热通量变化与南海ITCZ变化的联系;模态三反映了南海地区感热和潜热通量西北-东南向的半年周期振荡。在热通量的年际变化中,夏季(6-8月)的第一特征向量含有较强的  相似文献   
7.
本文根据北太平洋海温信息区特征,把北太平洋海温场划分为四个区域,通过谱分析得到:赤道中太平洋与热带西太平洋的海温变化基本一致,赤道中、东太平洋信风应力变化具有相同周期振荡;各海区平均海温和赤道地区信风应力在显著凝聚的60个月周期变化次序上和ENSO形成的Wyrtki理论颇为相似,其中,赤道中太平洋信风首先发生变化,而致使源地及赤道东太平洋海温随之变化中,中纬度太平洋中部海温的变化可能成为过程的中间环节。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