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大气科学   1篇
海洋学   4篇
  2008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翟兆锋 《海洋预报》2002,19(2):47-53
本文主要介绍了2000年中国第十六次南极考察队在中山站进行气象考察期间,用获得的现场观测资料,对中山站地区的气温、气压、大气湿度、风向风速等主要气象要素进行统计分析,与中山站过去十年的气象要素平均值进行对比,得出了2000年中山站地区气温偏高、大风日数和日照时数多、海冰解冻早等特点,有助于了解和研究南极气候概况。  相似文献   
2.
许淙  翟兆锋 《海洋预报》1993,10(2):75-81
本文介绍了第八次随船海洋气象考察工作情况,用天气学的方法分析了夏季影响考察航线及大洋调查海区的主要天气系统及其特点,通过实例总结了随船天气预报工作的体会和经验。  相似文献   
3.
翟兆锋 《海洋预报》2008,25(1):41-46
本文主要介绍2006年中国第二十二次南极科学考察队在中山站越冬气象考察期间进行地面气象常规观测,从取得每日四次的观测资料中,对该地区的气压、气温、风、相对湿度、日照等主要气象要素进行统计分析,并与历史(1989~2005年)平均资料进行对比,可以大致看出中山站地区的气候概况,得出2006年一些天气特点,将有助于了解和研究南极气候概况,对南极科学考察工作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4.
翟兆锋 《海洋预报》2000,17(3):49-53
1998年10月,笔者随船从南海北部拖“渤海四号钻井平台”去大连,在南海航行期间,恰好有9809和9810号台风活动,对拖航带来一定威胁。笔者对当时的天气形势进行了深入细致地分析后,发布了准确的预报并提出正确的防风建议,使拖航任务得以安全顺利地完成。  相似文献   
5.
爆发性气旋的合成诊断及形成机制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该文对发生在太平洋和大西洋的16个爆发性气旋作了合成分折, 对强弱爆发性气旋作了对比及诊断.研究发现, 基本场上存在不少明显的差异.分析得出, 强爆发性气旋的形成与高空急流的非纬向性以及反气旋性弯曲密切相关.非纬向高空急流为爆发性气旋提供了强的辐散、斜压性、斜压不稳定场.高层强爆发性气旋前部的反气旋曲率易造成重力惯性波在能量北传时发展, 促使气旋快速加深.暖平流及非绝热加热可使反气旋曲率加强.一般情况下, 当气旋西部位涡的大值区与北部位涡的大值区叠加下沉时, 有利于气旋爆发性发展.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