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5篇
测绘学   1篇
大气科学   2篇
地质学   8篇
海洋学   4篇
  2023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3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3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研究区位于长江口,水动力作用活跃。因直接受长江排泄的悬浮体堆积与影响,沉积速率较高,有机质丰富,是研究陆源碎屑沉积物早期成岩作用的较理想地区。通过水下浅层及近岸钻探取样,以及对样品的pH与Eh值、有机碳、生物细菌、孔隙水化学组分,自生矿物标型特征和稳定同位素值等的分析,本文拟从沉积物的水化学特征、化学作用与反应产物,以及早期成岩作用的标志作一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2.
现代滨岸风暴沉积--以舟山普陀岛、朱家尖岛为例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本文以舟山现代滨岸为例,重点阐述了在8114号和8310号两次强台风作用期间,水动力发生的剧烈变化以及对应的沉积物堆积情况。进而从沉积物粒度变化、沉积构造组合、生物特征和沉积物垂向层序诸方面,探讨了滨岸风暴沙滩的沉积特征,并指出它与浅海风暴沉积的区别。总结了风暴砾滩的沉积特征,并指出绝大多数滨岸砾滩是风暴作用的结果。研究现代风暴沉积目的是为了找到更多的古代风暴沉积,文后介绍了已找到的古代风暴沉积的实例。  相似文献   
3.
冰雹天气谚语西北风、雹子精。伏天早上凉飓飓,午后冰雹打破头。乌云西北风,冰雹必定凶。不刮东风天不潮,不刮南风不下雹。雹前风头乱。红云夹黄云,定有冰雹跟。云中若有白云扫,雨中雹子必不小。黑云红梢子(或白梢子),必定下雹子。红日一叶云,响雷起妖精(有雹)...  相似文献   
4.
苏、皖地区晚泥盆世五通组海侵及其沉积环境讨论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作者在安徽巢县、和县地区和江苏龙潭五通组内,采获到一批海相实体化石和遗迹化石。实体化石:壳体小而薄;种属单调,且常与植物化石共生。结合地球化学标志判断,五通组至少有一部分属海陆过渡相沉积。经研究,五通组上部受海侵影响较大,除形成泻湖-海湾相沉积外,三角洲相沉积也占较大比重;下部受海侵影响较弱,除形成水下溺谷相沉积外,主要为河流沉积。海水入侵的方向,推断来自西南。  相似文献   
5.
苏北盆地是一个大型的中、新生代沉积盆地,多旋回性地壳运动使盆地内部进一步分异,发育了一系列的北东、北东东向的南陡北缓的断陷性箕状凹陷。在盆地各凹陷中,普遍发育一套阜宁群沉积,并自下而上划分为四个岩性段,其主要岩性、电性特征和标志层详见表1。长期以来,人们传统地将阜宁群视为纯陆相沉积,但通过近些年来对古生物、岩矿及地球化学等方面所作的工作,确认阜宁群沉积在陆相沉积环境总的背景下,其中阜二、四段曾遭受海侵,形成海陆过渡相沉积。近几年来,作者在对阜宁群沉积时的古地理、古环境进一步研  相似文献   
6.
通过水下浅层及近岸钻探取样,对样品的pH值与Eh值,有机碳、细菌、孔隙水化学组份、自生矿物标型特征以及碳氧同位素等的分析。研究了沉积物孔隙水的化学反应过程,及其离子交换与反应物的关系。对早期成岩作用过程与机理进行了探讨.提出河口地区以泥质为主和以沙质为主的两种早期成岩作用基本类型及其特征与标志。为研究古代类似沉积物早期成岩作用的识别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7.
华北中—西部地区晚石炭世太原组碳酸盐岩沉积环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岩心和露头剖面进行了详细的观察和分析,提出太原组灰岩为潮坪环境,并依据相标志划分出潮上、潮间、潮下、潮汐水道和风暴沉积五种微相类型;进而阐述了潮坪灰岩在陆表海背景下,随着海平面的波动,在清水与浑水交替下的沉积过程,及其受火山作用、风暴作用和水系的干扰与影响;最后,对碳酸盐形成时的古纬度等作一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8.
下扬子地区早三叠世碳酸盐风暴流与碎屑流沉积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根据比较沉积学方法,在本区早三叠世碳酸盐地层中,首次发现多层风暴流和碎屑流沉积.在对大量实测剖面观察和室内分析的基础上,对风暴沉积的主要特征:底模(痕)构造,丘状交错层理和旋涡状构造、生物特征及沉积序列和类型等进行了详细的论述,并与碎屑流沉积予以对比,总结出它们之间的主要区分标志.风暴流和碎屑流沉积在本区的发现,对重塑下扬子区早三叠世沉积时的古地理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The Jianggang tidal flat is formed under the influence ot two strong tidal currents which converge on or diverge from Jianggang. Tidal channel and creek system is rather well developed here due to the actions of scouring, transportation as well as deposition of bottom sediments by tidal currents. Tidal channels, crisscrossing the flat, are large in scale and swift in lateral migration, which plays a role of vital importance in the reworking of the tidal flat sediments. This paper evaluate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sediments of the tidal channels and puts forward some facies criteria for the identification of these sediments and the theory of development of tidal channels by stages, thus providing a useful base for the study of its ancient counterparts.  相似文献   
10.
苏北弶港现代潮沟沉积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通过实地调查和室内分析表明:(1)弶港潮滩是在两股强潮流以弶港为中心辐聚辐散的控制作用下形成的,由于潮流对海底物质的冲刷、搬运和堆积,使潮沟水系发育;(2)湖沟在滩面上纵横交错,规模较大,横向迁移摆动迅速,对潮滩沉积物起着重大的改造作用;(3)本文总结了潮沟沉积物特征,提出判别这类沉积物的标志,并概括了潮沟发育的阶段性,为探讨古代类似环境,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