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5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9篇
测绘学   21篇
大气科学   17篇
地球物理   27篇
地质学   22篇
海洋学   7篇
综合类   16篇
自然地理   1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通过1998年6月对广东省红海湾海水养殖水域环境因子的调查,阐述了海水中溶解氧、盐度、pH值和营养盐的分布特征及其变化规律,并讨论了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溶解氧及海水pH值随温度由北(除15 ̄17号站)向南(除6号站)增高而增高。同时证实了光合作用是导致溶解氧含量和pH值增高的主要原因。而营养盐与盐度呈密度的负相关,浮游植物总量随营养盐由北向南降低而明显增高。  相似文献   
2.
利用Windows2000中的Point—to—Point Tunneling Protocol(PPTP)协议和Microsoft ISA Server防火墙实现上海市地震局局内财务小网与局域网之间的安全互联、局中心与各区县地震办公室以及远程移动用户之间的可靠VNP连接。  相似文献   
3.
地震视应力用于震后趋势快速判定的可能性   总被引:29,自引:0,他引:29  
对多次强震的地震视应力进行了计算,将各次强震的地震视应力的高低与强震发生后的后续地震的强度进行联系,探索它们之间的关系,进而提出将地震视应力用于强震震后趋势预测的可能性。对多次强震的地震视应力与其后续地震强度的关系的分析结果表明,低视应力的强震的后续地震的强度一般较低,即低视应力的强震发生后,震区发生较强的后续地震的可能性较小。  相似文献   
4.
以5~6岁儿童为研究对象,提出适合该年龄段儿童认知特点的电子地图符号设计原则,并进行具体设计实验。对儿童进行地图认知能力测试证实,将儿童认知导入地图设计很有必要。本研究结果更适合儿童需求,同时也符合儿童心理认知发展规律及欣赏水平。  相似文献   
5.
6.
铜陵地区中酸性侵入岩的矿物特征及成岩条件初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作者据岩石化学、矿物学及地球化学特征等研究,估算了成岩温度、氧逸度、水逸度等;论证了中酸性侵入岩与成矿的密切关系;探讨了成岩物质的来源及所属岩石类型。  相似文献   
7.
拱形波纹钢屋盖动力特性测试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拱形波纹钢屋盖是一种新颖的金属拱形薄壳结构,在我国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由于结构的复杂性,目前有关的理论研究尚不够深入,动力研究还很少有人涉及。以18m和30m两种跨度的W666型拱形波纹钢屋盖为研究对象,测试了拱在竖向平面内振动时的频率、振型及阻尼。在所提简化计算模型的基础上,采用有限元方法计算了结构的动力特性,其结果与试验数据符合较好。测试和分析结果为该结构的动力反应研究提供了方便。  相似文献   
8.
上海地震台阵对2004年12月26日印度洋地震的精确定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上海地震台网和上海地震台阵对2004年12月26日印度洋地震的定位结果与NEIC定位结果的比较,得出上海台阵定位结果比上海台网的定位结果更加精确。  相似文献   
9.
本文着重介绍了JBS-Ⅱ型数字综合测井站测井资料的计算机处理解释方法在陕北油田中的应用。利用STRATUM程序对所测资料进行定性、定量解释,针对砂泥岩剖面的储集层进行油气水层的判别。计算储集层的各参数,其处理结果能够直接被地质部门引用,为油井的后续工程和合理开采提供可靠的信息。  相似文献   
10.
干旱是全球各地区普遍存在的一种气候现象,也是对人类社会影响最为严重的一种自然灾害。全球气候变化和社会发展加剧了干旱的影响程度,增强了干旱灾害的风险,给全球农业、水资源、生态环境安全以及社会可持续发展造成巨大威胁,提高干旱监测和早期预警技术水平是应对、管理干旱和减轻干旱脆弱性的基础。近30 a来随着全球对地观测技术的迅速发展,卫星遥感监测干旱技术取得很大进步,在全球干旱监测和早期预警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干旱是多学科交叉的复杂问题,其发展过程缓慢、时间和空间表现特征差异很大,遥感监测干旱技术在应用中还存在许多技术问题,对抗旱防灾提供支撑的力度仍不够。本文在简要总结卫星遥感监测干旱应用技术的基础上,对各种指数(模型)应用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评述,指出卫星遥感干旱监测面临的主要技术问题和未来发展机遇;针对我国卫星遥感干旱应用现状,提出了亟待解决的主要问题和应该努力的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