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6篇
大气科学   16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河北省沙尘暴天气成因分析   总被引:3,自引:4,他引:3  
分析了河北省沙尘暴天气的演变特征,在此基础上又从气候及大气环流形势变化、动力诊断等方面对河北省沙尘暴天气成因进行了初步分析。结果表明:近年来河北省地区春季降雨持续偏少,气温持续偏高,为沙尘暴的形成提供了有利条件;而有利的大气环流形势和较强冷空气频繁南下是造成沙尘暴明显偏多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2.
为了解昼夜温差对儿童哮喘的影响关系,采用基于时间序列的广义相加模型(GAM),在控制季节变化、节假日效应、气压、风速、相对湿度混杂效应后,分析2012—2015年石家庄地区昼夜温差与0~14岁儿童哮喘门诊日就诊人数的时间序列关系。结果发现:昼夜温差与儿童哮喘门诊就诊人数呈"U"型关系,当DTR8.8℃时,随着DTR每上升1℃,儿童哮喘就诊总人数将增加1.4%;0~6岁、7~14岁不同年龄段儿童受昼夜温差的影响不同,0~6岁幼儿呈"U"型变化关系,而7~14岁少儿哮喘就诊人数随昼夜温差的增大总体上呈增加趋势;当DTR14.9℃时,少儿哮喘门诊就诊人数的相对危险度(RR)为1.045,随着DTR每上升1℃,少儿哮喘门诊就诊人数将增加4.5%,增加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3.
为研究气象要素对成人哮喘住院人数的影响,利用2013年1月1日至2016年12月31日石家庄市成人哮喘医保住院资料及气象、环境观测站数据,采用广义相加模型(GAM),在控制了时间趋势、节假日效应、空气污染等混杂因素后,分析气象要素与成人哮喘住院人数的暴露—反应关系。结果表明:各气象要素对成人哮喘住院人数的影响差异明显,日均气温(T)、日最高气温(Tmax)、日最低气温(Tmin)每上升1℃,成人哮喘住院风险分别减少0.7%、0.6%、0.7%;日均气压(P)每上升1 hPa,成人哮喘住院风险增加0.6%;日均风速(Ws)每增大1 m·s-1,成人哮喘住院风险减少5.2%;当相对湿度RH<24%时,相对湿度每增加1%,成人哮喘住院风险减少3.4%;当RH≥92%时,相对湿度每增加1%,成人哮喘住院风险增加12.5%;气温、气压、风速对成人哮喘住院人数的的影响均在当天或滞后1天(lag0—1)效应最大;根据各气象要素影响特点,可为健康气象预报服务及公众防御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
河北省低能见度事件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付桂琴  张迎新  张庆红  张南  张彦恒 《气象》2013,39(8):1042-1049
利用1981—2010年河北省99个地面气象站资料,分析河北省低能见度事件变化特征,为河北环境保护及综合治理提供参考。结果表明:低能见度事件地理分布呈北少南多特点,冀北高原少,太行山东麓、燕山南部地区多,低能见度出现频次排在前6位的站点都集中在太行山东麓;20世纪80年代低能见度频次相对较少,90年代迅速增长,2000年后随着对环境保护的重视,低能见度出现频次有所下降;12和1月低能见度出现频次明显偏多,占全年总频次的37.9%,5和6月低能见度出现频次较少,约占全年的5%,季节变化明显;低能见度变化增加趋势的站点主要分布在太行山东部和唐山、张家口东南部,经济工业相对比较发达且交通便利地区,呈现减少变化趋势的站点主要分布在冀北高原、衡水经济工业相对滞后地区,秦皇岛、沧州沿海一带也呈减少趋势;相对湿度与能见度有显著的负相关,小于2km的低能见度主要出现在相对湿度>80%的天气,5 km以上的低能见度主要出现在相对湿度<60%的天气条件下。  相似文献   
5.
付桂琴  陆倩  张亚男 《气象学报》2022,80(3):403-409
评价高温、热浪、闷热不同热感天气暴露对心脑血管疾病死亡人数的影响。采用广义相加模型(GAM)、平滑曲线阈值效应方法,在控制了时间序列长期趋势、季节效应、节假日效应的混杂影响后,分析了2010—2016年的6—8月石家庄高温、热浪、闷热不同热感天气暴露对心脑血管疾病死亡人数的影响,并分析了男女性别的分人群效应。研究期间收集到心脑血管疾病死亡总计6552人,日均死亡10.2人,日死亡最多为40.0人。对应期间出现高温日98 d,热浪日58 d,闷热日79 d。相对于非高温、热浪、闷热日,高温、热浪、闷热天气对心脑血管疾病死亡人数影响的相对危险度分别为1.086(95%置信区间(95%CI):1.013—1.164)、1.252(95%CI:1.101—1.442)、1.100(95%CI:1.020—1.185),其最大滞后效应分别为3 d、1 d、0 d,对应死亡人数增加的风险分别为12.2%、31.8%、10.0%,且对女性的影响风险均大于男性。高温、热浪、闷热天气均可导致心脑血管疾病死亡风险的增加,归因滞后1 d热浪死亡的风险最大,归因闷热天气死亡的风险未发现滞后效应,建议依据不同热感天气有针对性地建立健康风险管理和应对机制。   相似文献   
6.
雷雨大风与河北电网灾害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付桂琴  曹欣 《气象》2012,38(3):353-357
利用1983—2008年26年河北省灾情直报数据资料,统计分析大风灾情记录及大风灾害对河北电网设施损坏的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1)7~12级大风是造成电网安全事故的主要灾害性大风;(2)大风灾害致电网安全事故年变化存在显著差异,最多高达43起/年,最少年仅为2起/年;(3)月分布呈显著的单峰曲线变化,6 8月为大风灾害电网安全事故高峰期,占全年大风灾害总次数的83%;(4)空间分布极不均匀,燕山南麓、太行山东麓以及沿海地区是电网灾害事故相对多发区域;(5)通过典型个例分析、成因分析,提出灾害性天气服务对策,为加强河北省电力行业气象服务及防灾减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根据2005—2009年石家庄市空气污染指数实况资料,分析了近5 a石家庄市空气质量的分布特征。结果表明:石家庄市空气质量以Ⅱ级良为主,轻度污染以上日数占样本总数的19.1%,属于大气污染较为严重的城市。空气质量分布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规律,夏季最好,秋、春季次之,冬季最差。运用相关分析法分析了气象因子与空气污染指数的相关关系,归纳得出高空500 hPa两槽一脊型、纬向型、一槽一脊型、均值场型和两槽两脊型是石家庄市典型的污染日天气系统型。  相似文献   
8.
利用1981-2010年河北省142个气象站地面观测资料,按照霾的观测和预报等级行业标准,分析河北省霾日空间分布特征.以石家庄为例对多霾日成因进行探讨。结果表明:河北省霾日主要分布在太行山东麓地区,霾日高频次中心随时间范围在扩大,频次有增加趋势;典型代表站霾日随时间呈现增加、减少和平稳变化三种态势,单站间变化差异明显;河北省霾日主要以能见度大于5km轻微霾为主,代表站中度、重度霾日季节变化显著,64%以上出现在秋冬季节;霾的形成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区域分布主要与地理环境有关,气候上逆温层、风速、相对湿度、年降水日数与霾的形成有关,另外地方经济发展、人类社会活动对大气污染物的排放起到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9.
根据2005-2009年石家庄市空气污染指数实况资料,分析了近5 a石家庄市空气质量的分布特征。结果表明:石家庄市空气质量以Ⅱ级良为主,轻度污染以上日数占样本总数的19.1%,属于大气污染较为严重的城市。空气质量分布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规律,夏季最好,秋、春季次之,冬季最差。运用相关分析法分析了气象因子与空气污染指数的相...  相似文献   
10.
采用数理统计的方法,增加了MODIS卫星遥感监测的土壤湿度和热源点预报因子,对河北省气象局原有的森林火险预报模式进行了改进,针对不同区域分别建立了森林火险预报模式,并对2012年河北省森林火灾实际发生情况进行了分析和应用效果检验。结果表明,2012年防火期,实况出现火灾,改进的火险模式预报森林火险气象等级5级为预报完全正确比率达66.3%;预报火险气象等级为4级(高度火险)及以上的正确率达83.1%;预报火险气象等级为3级(中度火险)及以上的正确率达98.8%;在所有的预报样本中,森林火险气象等级预报5级,但实况没有出现火灾的空报率为6.8%。检验结果显示,改进后的森林火险预报模式的应用效果更接近实际情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