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175篇
  免费   2746篇
  国内免费   3816篇
测绘学   1698篇
大气科学   1641篇
地球物理   2307篇
地质学   6393篇
海洋学   2153篇
天文学   226篇
综合类   846篇
自然地理   1473篇
  2024年   85篇
  2023年   277篇
  2022年   669篇
  2021年   853篇
  2020年   666篇
  2019年   782篇
  2018年   747篇
  2017年   692篇
  2016年   621篇
  2015年   771篇
  2014年   743篇
  2013年   854篇
  2012年   916篇
  2011年   887篇
  2010年   883篇
  2009年   872篇
  2008年   803篇
  2007年   739篇
  2006年   745篇
  2005年   613篇
  2004年   491篇
  2003年   354篇
  2002年   364篇
  2001年   329篇
  2000年   242篇
  1999年   160篇
  1998年   86篇
  1997年   68篇
  1996年   59篇
  1995年   46篇
  1994年   50篇
  1993年   36篇
  1992年   45篇
  1991年   29篇
  1990年   25篇
  1989年   23篇
  1988年   23篇
  1987年   11篇
  1986年   12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11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5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11篇
  1978年   3篇
  1976年   5篇
  1958年   4篇
  1957年   3篇
  195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中国草畜平衡状态时空演变指示的草地生态保护格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麟  翟俊  祝萍  郑瑜晗 《地理学报》2020,75(11):2396-2407
中国草原牧区作为重要生态安全屏障和草地畜牧业生产基地,其草畜平衡状态直接影响草地退化与恢复,进而影响草地生态系统服务能力的强弱。本文分析了2000—2015年主要草原牧区草地植被覆盖、牧草供给、草畜平衡状态的时空变化特征,深入探讨草地退化与恢复及载畜压力下草地生态系统保护与恢复空间格局。结果表明:过去16年主要草原牧区草地面积净减少约163万hm2,6.7%的草地出现植被覆盖退化,而5.4%的草地呈现植被覆盖明显恢复。天然草地牧草供给量以增加为主,年增率约0.3 kg/hm2,然而其载畜压力亦持续增加,不考虑补饲的载畜压力指数高达3.8,除内蒙古东北部、青藏高原中部仍有载畜潜力,其余多处于超载状态;考虑实际冷季补饲的载畜压力指数约3.1,内蒙古中东部有所缓解;假设冷季全额补饲则载畜压力指数减至1.9,内蒙古、青藏高原等区域明显缓解。叠加上述数据,本文针对自然保护地、牧区、半农半牧区和农区等不同区域的草地生态保护格局,提出了平衡草地生态保护与畜牧生产利用的不同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2.
张镱锂  吴雪  郑度 《地理学报》2020,75(5):931-948
喜马拉雅山脉中段的珠穆朗玛峰等地,海拔高差巨大、生境复杂多变、土地覆被类型多样且植被垂直带谱完整,是全球范围内研究土地覆被垂直变化的理想场所。本文基于30 m空间分辨率的土地覆被数据(2010年)和DEM数据,在ArcGIS和Matlab平台的支持下,提出并运用脊线法、样带法和扇区法3种山地南北坡划分方法,研究了喜马拉雅山土地覆被垂直分布与结构差异。结果表明:① 山地土地覆被分布具有明确的垂直地带性结构特征,喜马拉雅中部土地覆被垂直带谱为南六北四式,土地覆被垂直带谱中具有人类活动的特点。② 南北坡之间的土地覆被垂直带谱差异明显,南坡土地覆被类型完整多样,北坡相对简单;对同类型土地覆被而言,南坡较北坡分布高程低、幅度宽。③ 依据各类型分布面积比随海拔变化情况,土地覆被类型在南北坡上的垂直分布可分为4种模式:冰川雪被、稀疏植被和草地为单峰分布型,裸地为南单峰北双峰分布型。④ 3种划分方法中,南坡的土地覆被垂直带结构具有相似性,而北坡的土地覆被垂直带结构存在差异,扇区法较好地反映了土地覆被自然分布格局。  相似文献   
3.
The geodynamic mechanism of the late Early Cretaceous magmatic flare‐up in the collisional zone between the Lhasa and Qiangtang terranes in Tibet is controversial because of a scarcity of robust evidence. To address this problem, we report geochronological, geochemical and Hf isotopic data for the newly discovered Gufeng gabbros from the Duolong Cu–Au mineral district of the western Bangong–Nujiang Suture Zone (BNSZ). The gabbro samples, dated at 126.3 ± 1.8 Ma, show geochemical similarities to typical ocean island basalt (OIB) and have positive εHf(t) values of +3.3 to +6.9. The gabbros were generated by decompression melting of deep upwelling asthenosphere. This event is best explained by slab break‐off and the resultant development of a slab window beneath central Tibet.  相似文献   
4.
In this study, a directional interpolation infinite element suited to a saturated porous medium is presented to account for dynamic problems with semi-infi  相似文献   
5.
对潜艇装备作战能力评估问题进行了研究,发现运用定量评估方法的过程中存在指标评价所需数据无法完全获取的问题。结合美弗吉尼亚潜艇改进情况,分析了影响潜艇作战能力的一些关键因素,重点基于潜艇武器装载能力,对国外典型潜艇进行了作战能力比较分析,最后对分析结果进行了评价,并讨论了未来潜艇作战能力评估方法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6.
为了保护南极和北极的生态系统和环境,中国自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推行和实施了极地环境监测计划,部署了各学科监测传感器阵列;采集了多学科数据,包括海洋、大气、冰冻圈、生物圈等主题;架构了"R/V雪龙号破冰船—极地考察站—国内基地"之间的快速数据传输网络;建立了海洋环境监测系统、太阳能地面空间监测系统、生态环境监测系统等系列监测系统。为了实现长期监测,达到预测和预警目标,本文针对国内外现状,在现有基础上设计了一套中国极地环境长期监测网(Polar Environment monitoring network of China,CPEMN)。该监测网集成各监测系统并在监测指标设计上覆盖我国极地所有常规监测/观测任务,且根据国际科研动态和长期监测规划拓展了预期监测范围。最后本文利用南极普里兹湾进行的破冰导航应用示范验证了CPEMN具有可执行性。  相似文献   
7.
机载LiDAR在公路勘测方面的用途日益广泛。该文对直升机机载LiDAR在高速公路改扩建中的应用技术路线可行性进行了研究论证,从地面控制测量、点云数据获取、点云数据处理、成果应用等多个方面进行了阐述,通过分析LiDAR点云数据在5种不同地面控制点布设方案校正下的点云数据精度,论证了利用地面控制点对直升机机载LiDAR点云数据进行平面和高程校正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排酸护肾汤治疗尿酸性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尿酸性肾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予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排酸护肾方超微颗粒治疗,均以2周为1个疗程,治疗3个疗程。观察2组治疗前后的血尿酸(UA)、血肌酐(Scr)、尿素氮(BUN)、尿N-乙酰-β-D-葡萄糖苷酶(UNAG)、尿微量白蛋白(UALB)变化情况,评定综合疗效。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0.0%,对照组为70.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UA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BUN、Scr、UNAG、UALB水平均明显下降,且优于对照组治疗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治疗组及对照组均为3.3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排酸护肾汤可有效改善尿酸性肾病患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并可有效降低血UA、Scr、BUN、UNAG、UALB水平,疗效安全确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采用室内实验生态学方法,以水体中氨氮、活性磷酸盐和溶氧变化为指标研究了光照强度和光色对番红砗磲代谢的影响。结果表明:(1)在0—10000lx光照时,番红砗磲排氨量逐渐减少,在光照12000lx时转为吸收海水中氨氮,并在16000lx时达到最高[1.89μg/(ind·h)];在2000lx光照条件下,番红砗磲可吸收海水中活性磷酸盐并释放氧气。其活性磷酸盐吸收量随光照强度增强而增加,在16000lx时达到最高峰。在实验光照范围内,番红砗磲产氧率随光照强度的增强逐渐增加。上述结果显示番红砗磲最佳光照强度约为16000lx。(2)当番红砗磲自黑暗转移至各光照组后,其氨氮、活性磷酸盐吸收率均随时间逐渐降低,而产氧率则逐渐升高。(3)光色显著影响番红砗磲合成代谢,蓝光最佳,红光次之,白光最差。  相似文献   
10.
This paper presents a second-order work analysis in application to geotechnical problems by using a novel effective multiscale approach. To abandon complicated equations involved in conventional phenomenological models, this multiscale approach employs a micromechanically-based formulation, in which only four parameters are involved. The multiscale approach makes it possible a coupling of the finite element method (FEM) and the micromechanically-based model. The FEM is used to solve the boundary value problem (BVP) while the micromechanically-based model is utilized at the Gauss point of the FEM. Then, the multiscale approach is used to simulate a three-dimensional triaxial test and a plain-strain footing. On the basis of the simulations, material instabilities are analyzed at both mesoscale and global scale. The second-order work criterion is then used to analyze the numerical results. It opens a road to interpret and understand the micromechanisms hiding behind the occurrence of failure in geotechnical issu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