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0篇
测绘学   1篇
地球物理   1篇
地质学   4篇
综合类   6篇
自然地理   4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4篇
  2005年   1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02 毫秒
1.
海外土地利用规划中的公众参与及其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公众参与是国际上土地利用规划的一个基本原则,公众参与不仅平衡了公众利益与土地产权主体权益的关系,而且为规划的实施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从公众参与的地位与作用、公众参与的制度化建设、公众参与的行为与积极性等方面对海外土地利用规划中的公众参与进行了分析总结,并结合我国的土地利用规划要求,提出要从调动公众参与积极性、加强制度化建设、改进公众参与方式方法等方面推进土地利用规划的公众参与,从而提高我国编制规划方案的质量.  相似文献   
2.
随着人口的增长,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我们大量开发土地,粗放使用土地,以致耕地面积大量减少,环境资源破坏严重,付出了很大的代价。近年来,我国通过严格的用地指标控制、灵活的产业政策和不断强化的区域政策,在促进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长期形成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和土地利用方式尚未根本改变,借鉴发达国家经验,完善土地的节约集约利用政策,形成资源节约的生产生活方式,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耕地保护作为一个公众目标已得到世界各国普遍认可。耕地为社会提供丰富的非生产性功能,包括农田耕作的传统文化、开放空间、农村独特景观、生物栖息、空气与地下水净化等公共自然福利的社会功能,也包括巨大的生态功能。耕地的这些社会功能和生态功能为社会公众共同分享,表现出明显的消费的非排他性、非竞争性和不可分割性,是典型的公共物品,鉴于人们传统上对耕地生产的经济功能认识,所以,把耕地界定为准公共物品。既然耕地保护是为了保障全社会对耕地社会功能、生态功能的共同分享,那么耕地保护理应是全社会的责任。  相似文献   
4.
国外耕地保护的常用手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保护耕地是当今世界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目标的一个共同关注的热点.纵观世界各国耕地保护的动因,可以归纳为四个方面:一是食物安全.二是耕地为社会提供的公共自然福利功能.  相似文献   
5.
欧美耕地保护的做法与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耕地保护作为一个公众目标已得到世界各国普遍认可.耕地为社会提供丰富的非生产性功能,包括农田耕作的传统文化、开放空间、农村独特景观、生物栖息、空气与地下水净化等公共自然福利的社会功能,也包括巨大的生态功能.耕地的这些社会功能和生态功能为社会公众共同分享,表现出明显的消费的非排他性,非竞争性和不可分割性,是典型的公共物品,鉴于人们传统上对耕地生产的经济功能认识,所以,把耕地界定为准公共物品.既然耕地保护是为r保障全社会对耕地社会功能、生态功能的共同分享,那么耕地保护理应是全社会的责任.  相似文献   
6.
鄱阳湖地区洪涝灾害遥感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鄱阳湖是一个吞吐型,季节性的浅淡水湖,高水湖相,低水河相。有“高水是湖,低水似河”,“洪水一片,枯水一线”的独特景观。洪涝灾害发生时,给周边地区造成巨大损失。利用TM遥感卫星图片,以特征最明显的1998年特大洪涝灾害为例,对鄱阳湖地区洪涝灾害症结和防洪策略提出几点见解。  相似文献   
7.
随着人口的增长,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我们大量开发土地,粗放使用土地,以致耕地面积大量减少,环境资源破坏严重,付出了很大的代价。近年来,我国通过严格的用地指标控制、灵活的产业政策和不断强化的区域政策,在促进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长期形成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和土地利用方式尚未根本改变,借鉴发达国家经验,完善土地的节约集约利用政策,形成资源节约的生产生活方式,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9.
耕地保护作为一个公众目标已得到世界各国普遍认可。耕地为社会提供丰富的非生产性功能,包括农田耕作的传统文化、开放空间、农村独特景观、生物栖息、空气与地下水净化等公共自然福利的社会功能,也包括巨大的生态功能。耕地的这些社会功能和生态功能为社会公众共同分享,  相似文献   
10.
随着人口的增长,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我们大量开发土地,粗放使用土地,以致耕地面积大量减少,环境资源破坏严重,付出了很大的代价。近年来,我国通过严格的用地指标控制、灵活的产业政策和不断强化的区域政策,在促进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长期形成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和土地利用方式尚未根本改变,借鉴发达国家经验,完善土地的节约集约利用政策,形成资源节约的生产生活方式,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