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1篇
地球物理   5篇
海洋学   2篇
自然地理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2篇
  1979年   1篇
  196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1.
福建沿海地区晚更新世以来构造地貌发育与构造应力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福建沿海地区构造地貌发育基础与构造地貌特征福建沿海地区地处欧亚板块东南缘,在漫长的地质发展史中,由于欧亚板块,太平洋板块和菲律宾板块的相互作用,燕山运动以前,本区是一个长期隆起的剥蚀区,有人称其为“闽东滨海加里东隆起带”或“闽东滨海台拱”。而中生代晚期所发生的以断裂构造为主要形式的燕山运动,则为本区地质构造发展史上一次强烈的大规模地壳运动,它对本区地壳构  相似文献   
2.
福建省丘陵起伏,盆地众多。初步分析,这些盆地具如下基本特征:一、百分之九十五以上的盆地面积都不到1平方公里,最大盆地的面积也仅500多平方公里,它们大多呈串珠状分布;  相似文献   
3.
东山岛一诏安湾一带地处闽粤交界,是华南地区主要强震发生区之一。本文根据实际调查,参考有关文献,拟从地貌水准面和滨海相沉积层的变形,结合沟谷、河床、分水岭、水系、洪积扇和温泉等,分析其晚更新世以来断裂-断块活动特征。  相似文献   
4.
晋江下游平原—泉州湾的形成机制与地震活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晋江下游平原—泉州湾地处长乐—诏安断裂带中段,是泉州—汕头地震带内地震活动活跃地段之一。本文初步论述了晋江下游平原—泉州湾形成机制及其与地震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河田地区位于长汀县南部,北距县城23公里,其范围东起猪坑银,西止曾坑,北自游坊,南抵车田寨,面积约54平方公里。它是福建省水土流失最严重地区之一,而区内水土流失现象又主要发生在花岗岩分布的地面上,鉴于本省境内花岗岩分布很广,这项研究可能具有较普遍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几年来作者对泉州——汕头地震带进行了以活动断裂为中心的地震地质调查,先后完成了福建长乐——诏安断裂带近期活动的初步研究、福建沿海NW向断裂近期活动性与地震活动和福建沿海晚更新世滨海相地层的初步分析等论述,最近又在泉州等地作较细的研究,并结合确关文献,写成本文。由于作者的水平限制,文中错误难免,望予指正。一、地震活动带的基本特征泉州——汕头地震带是我国东南沿海主要的强震发生带。在此带内强震主要分布于闽江口以南到粤东沿海和近岸海域里。自西向东有三条近于平行的地震带分布,即:(1) 福州——诏安——揭阳地震分布带,北起福州经永泰、安溪、华安、漳州、三饶到揭阳;  相似文献   
7.
泉州—汕头地震带地震地质的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泉州——汕头地震带是华南地区主要的强震活动带。它的西界北起浙江温州一带,经福建的福鼎、宁德、过福州盆地、莆仙平原和漳州盆地的西缘入广东潮汕平原西,其东界大致与近岸海域40~50米等深线相吻合。地震带空间分布与沿海断裂隆起带的空间展布基本吻合,在地震地质方面有许多鲜明的特征。  相似文献   
8.
福建东南部近岸海域断裂与地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福建省东部紧连西太平洋地震带,历史上曾发生过多次强震,震级最大达8级,近来弱震活动也很频繁。这些地震绝大多数发生在福建东南部沿海一带,尤以近岸海域地区最甚。它们多沿活动断裂带分布,与第四纪以来,特别是现今的地壳活动密切相关。本文就近岸海域断裂的存在、基本特征及其与地震的关系,进行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9.
福建省河田花岗岩水土流失区沟谷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河田地区位于长汀县南部,北距县城23公里,其范围东起猪坑银,西止曾坑,北自游坊,南抵车田寨,面积约54平方公里。它是福建省水土流失最严重地区之一,而区内水土流失现象又主要发生在花岗岩分布的地面上,鉴于本省境内花岗岩分布很广,这项研究可能具有较普遍的意义。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