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自然地理   1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研究从2002年起分实践探索、理论深化、建模升华三个阶段。重点解决的是课程资源研发模式和方法问题,创建了地理图像系统课程资源研发"师生共建、双核共生"模式,完善了中学地理图像资源体系建设,探索了学生参与资源研发的途径和方法,建立了新型师生合作模式,在资源整合、图表加工、图文转换、图表创新、学法指导、高初中学科资源建设等方面进行了大胆探索和创新。成果形成过程中促进了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改革,学生的学科思维、学习能力、创新精神等得到了全方位发展,教师的教学能力和课程建设能力有了明显提高,打造了一支善于研究、积极进取、勇于创新的优秀教研团队,推动了学校的课程资源开发。  相似文献   
2.
金珊珊  郭迎霞 《地理教学》2016,(5):24-25,62
一、课标要求说出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及其移动对气候的影响。二、教学目标1.结合北京奥运圣火传递与气候的四个故事,激发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和动机,明确气候的主要构成要素,掌握描述气候特征方法,锻炼图文信息的提取能力和地理思维。2.通过不同地理图文资料的分析和北半球气压带、风带分布示意图的绘制,提高地理图文资料分析判断、  相似文献   
3.
郭迎霞 《地理教学》2010,(10):58-60
为鼓励年轻人发现阅读的乐趣,并对那些为促进人类社会和文化进步做出不可替代贡献的人表示敬意,1995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宣布4月23日为“世界读书日”。选择这一天是因为莎士比亚、塞万提斯和加西拉索·德拉维加都是在1616年4月23日逝世。此外,许多著名作家包括莫里斯·德吕翁、弗拉基米尔·纳博科夫和曼努埃尔·梅希亚·瓦列霍等也都是在这一日出生或辞世。这一天,全世界都在读书。  相似文献   
4.
郭迎霞 《地理教学》2013,(17):21-22
正相应课标运用实例分析城市的空间结构,解释其形成原因。收集所在城市不同时期的地图、照片,或进行走访,讨论城市的变化,交流感想。教学目标1.以空间为依托,以时间为轴线,以城市发展为线索,了解城市发展史,感受城市发展的规律,发现城市的区位因素及其发展变化规律,锻炼综合性、动态化的思维方式。  相似文献   
5.
空间是地理学研究的主体,地理空间尺度复杂,有些超大空间超越了人类的直接感知,需要很强的空间想象力和抽象思维能力。由此,地理空间思维能力的培养成为地理教学中的难点之一。近年来,地理空间思维在国内外地理教学研究中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关注。地理空间思维不是一种单一的能力,而是心理学、教育学和地理科学的交叉主题,其定义至今尚未形成明确的共识。本文提出的相关概念界定,是基于多年关注空间知识的教学实践和近两年直指空间思维培育的课题研究,以及对国内外诸多文献和相关理论的学习过程中总结而成,旨在从中学地理教学实践视角出发,阐明地理空间概念和地理空间思维及相关术语的内涵。  相似文献   
6.
今年7月,来自全国20多个省、市、自治区的50多位高中地理教师汇聚郑州,参加中国科协举办的“聚焦课堂”的活动。在活动中,与会教师对“好课标准”进行了探讨。怎样的地理课才能称为“好课”这个问题,看似简单,但是它反映了课程观、价值观,直接影响教师的教学指向和教学存为,对新课程的推进关系很大。下面摘录部分教师对这个问题的看法。  相似文献   
7.
郭迎霞 《地理教学》2010,(15):56-58
哈尔滨市第三中学地理组是一支和谐进取、勇于探索的优秀团队,组内15名教师,有特级教师1人,高级教师5人,省教学能手3人,市级骨干7人,8人获硕士学位,平均年龄33岁。曾获市、省、东北三省优秀教研组、市优秀科普基地等荣誉,是省地理学科基地。  相似文献   
8.
地图是地理学独特的语言,是认知地理空间事象的重要工具。地理教学中常以地图作为最有效的信息传达工具,各种各样的图是地理理论和地理知识的“图说”。阅读地图在地理学习中司空见惯,但从具身视域阅读地图却是一个全新的领域。本文重点探讨基于具身理论进行地图空间分析和地图教学的主要方法。  相似文献   
9.
郭迎霞 《地理教学》2019,(12):3-3,65
地理的世界并非仅是由人和物构成,还蕴含着由意象符号组成的认知体系,探索地理世界的特点与背后的价值,揭示地球的复杂性、景观的多样性和文化的丰富性,表达人-地关系的过去、现在与未来,是地理学的意义所在。本书是在教育改革背景下,依据《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对地理学科如何“立德树人”和怎样落实“学科核心素养”的新探索,也是对地理教材图表的补充、深化和拓展,是为中学生学习地理量身打造的“学材”。播撒地理空间思维的种子,是本书独特的视角。地理学科研究的对象是地理空间,大到宇宙星系,小到街边路角,本质都是尺度不同的空间。学好地理的前提是要掌握整体化、系统化的地理空间思维框架,进而获得地理事象的位置、形态、联系、运动等属性特征。  相似文献   
10.
正一、问题的提出1.对教育方法的认识教育首先是科学,是对客观世界的基本认识;教育又是人文学,是对主观世界的认识;教育还应该是美学,教师要对知识的呈现、交流方法进行艺术化处理,在美的享受中、在对知识的热爱中,与学生一起创造、享受幸福的地理课堂。2.对教育目标的理解我们在培养什么样的人?什么样的课堂是幸福的?这应该是教育者时时拷问的问题。对于这个问题最好的回答来自对"钱学森之问"和他的幸福生活的考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