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测绘学   1篇
综合类   2篇
自然地理   4篇
  2014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1.为什么要分区 <全国十地利用总体规划纲要>(以下简称<纲要>)根据各地在自然条件、资源禀赋、经济社会发展阶段和区域发展战略定位的差异,在东、中、西和东北四大政策分区基础上,根据上地资源状况与利用特点,进一步把全国划分为九个土地利用区,包括两北区、两南区、青藏区、东北区、晋豫区、湘鄂皖赣区、京津冀鲁区、苏浙沪区、闽粤琼区.  相似文献   
2.
近日下发的《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严格土地管理的决定》中强调,要加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市总体规划、村庄和集镇规划实施管理。土地利用规划是土地资源管理的基础。由于社会经济制度、土地资源祟赋和管理制度、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等方面存在差异,市场经济国家普遍都在探索适合本国国情的土地利用规划模式,而且近年来开展规划的趋势进一步加强。本文将主要介绍典型国家的土地利用规划开展状况和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3.
以海口市为例,对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沿海开放地区土地利用中的几个特点和问题进行了探讨,并提出合理土地利用问题,实现土地集约利用和持续发展的若干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4.
郑伟元 《地理研究》1995,14(3):110-110
本文是一项跨学科、综合性的研究,其论述涉及了地理学、经济学、管理学等相关领域,运用了系统论、信息论及地理信息系统等有关原理和方法,尝试建立区域发展调控的理论体系。全文共分六章,第一章论述了国外区域发展调控(干预)的由来和发展,并对有关理论进行评述,深入分析了我国在区域发展和调控方面的历史、现状及问题,提出了我国在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轨时期进行区域调控的必要性;第二章着重对我国各不同时期区域调控的机理进行深入分析,并特别研究了转轨时期区域调控的机理和体系结构;第三章至第六章则分别就区域规划、区域政策、法制建设及关系进行论述,并在总结了国内外经验教训基础上,提出了各种调控手段在当前和今后向市场经济体制转轨时期的应用设想。  相似文献   
5.
为什么出台高标准农田建设国家标准 党中央、国务院历来高度重视耕地保护和高标准农田建设,尤其是2008年以来,多次强调要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大规模建设高标准农田。2008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加大土地开发整理复垦力度,搞好中低产田改造,提高耕地质量,建设一批高标准农田。2009年以来的中央一号文件和有关文件多次明确提出相关要求。《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明确提出,加强以农田水利设施为基础的田间工程建设,大规模建设旱涝保收高标准农田。  相似文献   
6.
以海口市为例 ,对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沿海开放地区土地利用中的几个特点和问题进行探讨 ,并提出合理解决土地利用问题、实现土地集约利用和持续发展的若干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7.
土地利用规划环境影响评价   总被引:54,自引:1,他引:53  
土地利用规划的环境影响评价对提高政府决策的科学化具有重要意义。国外相关方面的研究已有30年之久,但我国刚刚起步。对于评价内涵及内容的探讨是开展这一领域研究的基础。本文从现阶段土地利用规划的需求出发,在综合分析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的经验及相关的研究成果基础上提出土地利用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主要内容和研究的建议。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