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0篇
自然地理   2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通过对1984—2018年期间我国地级行政区高等级创新平台时空演变特征进行分析,得出创新平台发展经历了以下三个阶段:1)初步建成以基础理论类平台为主的阶段;2)以企业技术转化类平台为主体的阶段;3)以企业为主的多元化、开放式平台探索阶段。创新平台空间格局上呈现出:从北京单极化的点状布局,到向沿海沿江发达区域的线面发展以及中西部地区零星分布转变。目前形成了京津冀、长三角和珠三角三大国家级创新平台集聚区。从制度主义的视角出发,可以得出我国科技创新平台的发展正是国家创新政策演变轨迹的时空投影,其影响因素包括四个方面:创新主体地位转变与重新定位;密切产学研联系,促进市场导向型创新;培育和吸引高素质创新人才以及构建创新创业生态。  相似文献   
2.
面对严峻的农业面源污染问题,环境友好型农业技术的推广和落地对于中国实现乡村生态振兴和农业农村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但现实中,该类型技术在乡村地区一直面临推广难,采纳度低的问题。以往众多研究证明,社会网络是技术扩散的有效途径和支撑。基于此,本文从社会网络的视角构建了农业技术创新扩散的理论框架,通过2016—2020年广东省农业面源污染治理的实践调研及10个县市3015份问卷数据的定量分析,总结出环境友好型农业技术扩散的四个阶段:① 初始阶段:农户间简单离散的技术互动。② 单核阶段:精英农户的点式嵌入与拟亲缘网络扩散。③ 多核阶段:多个精英农户形成与业缘关系网络扩散。④ 高水平互动阶段:农业经济组织的形成与功能性网络扩散。个体资源禀赋、技术有效性及感知度、技术传播方式和外部环境作为技术扩散的四个主要影响因素,在不同的阶段发挥着不同的作用。本研究成果有助于理解中国农业技术扩散的实践逻辑和底层机制,对同类技术推广有重要的政策意义。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