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自然地理   4篇
  1986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1986年8月10—14日在贵州省安顺市召开的山区开发与农机化学术研讨会,反映了我国山区农机化发生的变化,讨论了今后山地农机化的发展战略。研讨会由贵州省山地农机现代化研究所主持。与会代表70位,来自全国16个省市自治区农机系统和科研单位。会上收到论文48篇。 会议着重研讨了山地农机化发展战略的依据、思想、目标和具体任务,重点、布局、速度与措施等。  相似文献   
2.
为了支持山区农民尽快脱贫致富,中国地理学会山地研究委员会根据中央关于科学技术必须面向经济建设的战略方针,于1986年5月19—23日在成都召开了中国山地综合开发讨论会,这次会议既是开发、建设山区的学术交流,又是畅谈科技进山,传播科技星火的业务讨论。与会代表73人,来自全国21个省区直辖市的51个单位,代表中除了高中级科技人员外,还有研究生3人,社会活动家和经济学家5人。  相似文献   
3.
1984年11月15—20日在成都召开了中国地理学会山地研究委员会(下文简称山地研究委员会)成立大会。 中国地理学会秘书长瞿宁淑同志在会上宣读了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关于成立山地研究委员会的批文。 山地研究委员会挂靠于中国科学院成都地理研究所。  相似文献   
4.
中国科学院南迦巴瓦峰(以下简称南峰)登山科考工作会议于1983年4月13日至19日在广州龙洞召开,考察队员等40人参加了会议。中国科协书记处书记,科考队长刘东生主持了会议,并作了开幕词和总结讲话,他着重指出:抓住南峰地区在科学上的关键的同时,要求大家从各自专业出发,结合当地生产,为我们祖国多做贡献。科考队顾问常承法先生应邀参加大会并作了有关喜马拉雅地质研究若干问题的学术报告。副队长杨逸畴向大会作了去年8至10月和今年2至3月科考活动中的工作总结,与会同志进行了卓有成效的业务交流,认真地讨论了在地质、地貌和第四纪地质、自然地理、气侯等方面考察中的若干新认识;特别是现代冰川和生物各专业包括植物、兽类、两栖爬行动物、昆虫、大型真菌、锈菌、苔藓地衣等学科的新发现、新的地理分析、新种、新记录或特有种类等,不仅有一批为国内首见的新类型,而且更有世界的新种,从而证实了雅鲁藏布江下游大拐弯河段确凿是南北两区生物迁移和演化的通道。汇合区内深峻大峡谷的立体气候,减轻了第四纪冰川对生物生存的威胁,区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