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测绘学   1篇
地质学   2篇
自然地理   5篇
  2023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1.
罗文斌  谭荣 《地理研究》2012,31(6):1103-1110
根据对城市旅游与城市发展协调性概念的界定,从城市经济水平、社会发展、公共交通、城市绿化、环境保护和旅游水平等6个方面,构建了城市旅游与城市发展协调性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熵权TOPSIS法,对杭州市2001~2009年的城市旅游与城市发展协调性进行了定量评价。结果发现:杭州市9年间城市旅游与城市发展协调系数呈现持续递增趋势,2009年为0.8043,达到"非常协调"等级水平。尽管如此,但各年之间的改善系数却并未呈现出逐年递增的趋势。随着城市发展水平的提高,杭州市旅游与城市发展存在同步推进规律,两者之间协调状态会持续朝着理想最优方向推进。然而,各年协调状态改善程度非持续递增现象说明杭州城市旅游与城市发展协调状态存在"恶化"的风险,需要对其密切关注。  相似文献   
2.
文章从重庆市住房改革报道入手,对我国住房"双轨制"进行了论述。首先,剖析了我国住房供给"单轨制"的根源,然后阐释了现时情景下我国实现住房供给"双轨制"实施的必然性,进而分析了实施过程中存在的软肋,最后提出住房供给"双轨制"实施的保障措施。  相似文献   
3.
都市成长区城镇的发展具有复杂与动态的双重特征,本文在总结国内外相关研究的基础上,将大都市成长区城镇的空间结构与功能组织过程划分成四个阶段,即各城镇独立发展阶段、成长区培育阶段、成长区发展与扩张阶段和成长区创新发展阶段.研究以杭州市余杭区为例,从规模与结构两个角度对其所处的大都市区域化背景和自身发展特征进行解析,并对成长区城镇的发展趋势与路径进行研究,提出了网络化大都市区副城模式、创新极核与反磁力组团模式、文化创意与物流组团模式以及生态廊道与旅游组团模式四种城镇组群空间组织模式.并比较了四种模式各自特点和适用情况,最后总结了大都市成长区城镇空间组织必须着重把握的五个关系:与核心都市区之间的分工关系、与大都市人口动态变化之间的关系、与大都市经济区内外部联系通道的网络结构关系、文脉特质保护与构建都市区地域文化的关系、生态空间组织与都市区生态格局的耦合关系.  相似文献   
4.
浙江省新型工业化地域差异及其机理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新型工业化对浙江县域经济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研究通过实证的方法,建立新型工业化水平评价体系,并借助ESDA-GIS空间分析框架,对浙江省县级行政单元新型工业化差异的空间格局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浙江省域范围内新型工业化综合发展水平呈现"浙东北高、浙西南低"的格局;并具有增长极带动下的区域整体发展特点;地区发展空间差异显著,在空间上体现出两极"俱乐部趋同"的集聚态势;各县级行政单元自身的工业化水平组合特征不均衡,各项指标非平行发展,呈现出轻加工型产业特征下,规模经济与内部结构空间差异基础上的整体集约化水平低下.  相似文献   
5.
分析资源型城市转型期间土地利用综合效益变化规律和制约因素有利于优化配置土地资源。从经济因子、社会因子和生态因子3个方面构建土地利用综合效益评价指标体系,综合熵权法和层次分析法确定权重,运用物元模型评价枣庄市土地利用综合效益,并揭示其变化规律与转型阶段之间的内在联系,最后总结相关制约因素。研究表明,转型政策对于土地利用综合效益具有明显影响;通过单指标关联度归纳的6个制约因素为转型过程中提升土地利用综合效益指明了方向;物元可拓模型可操作性强,可以有效评价土地利用综合效益。  相似文献   
6.
在深入阐释国内外现有研究不足的基础上提出旅游者城市感知研究主题.以405份实地调查问卷为数据源,应用均值比较等统计方法分析旅游者对长沙城市感知特征.结果显示:旅游者对长沙城市总体正面感知较弱,感知系数为3.088;旅游者对长沙城市各变量的感知强度存在差异,对”地方演艺”、“现代建筑”、“城市古建筑”以及“购物商场”等城市指标感知强烈,对“公交系统”和“出租车系统”感知相对较弱.研究表明,旅游者城市感知特征实证研究对同等或同类城市具有普遍性的政策借鉴意义,有利于加强旅游发展与城市发展的协调控制,共同推动旅游者城市总体感知的提升,促进城市各要素建设的效益最大化.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稠油进行常规物性、碳同位素和有机地球化学分析,系统阐述了查干凹陷稠油地化特征及其形成的主控因素。查干凹陷存在原生和次生两类稠油,原生稠油非烃含量高于饱和烃含量,原油族组分富集轻碳同位素,C29规则甾烷系列中以ααα构型为主,αββ构型甾烷含量低,没有重排甾烷。三环萜/五环萜值低,伽马蜡烷含量高,姥植比值低,其成烃母质沉积于高盐还原环境,多种地化参数表明原生稠油是巴音戈壁组烃源岩低熟演化阶段排烃的产物。次生稠油为油气运聚成藏之后,由于后期保存条件改变并经历次生改造作用形成的高密度、高黏度和低凝固点的原油。次生稠油埋深一般小于1200 m,主要为生物降解油,其中部分属于多期混源稠油。次生稠油正构烷烃损失严重,类异戊二烯烃不同程度遭受侵蚀,甾萜烷分布完整,表征原油达到中等降解程度。研究表明,原油稠化是多种稠化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生物降解作用是研究区稠油形成的主要机制,查干凹陷后期的构造抬升为原油稠化提供了必要条件,活跃的水介质条件为浅层喜氧微生物活动提供了良好的氧化环境和营养物质。  相似文献   
8.
罗文斌 《地下水》2023,(6):118-120+158
排水系统是现代化城市重要的基础设施,与城市的生产生活环境息息相关。东莞市谢岗镇排水系统目前面临排水工程建设相对滞后、排水系统混乱和排水管理不完善的问题,亟需完善管网系统以满足城市排水需求。本文以东莞市谢岗镇截污次支管网工程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其排水系统现存问题及成因。在现有管网现状和水文地质资的料基础上,给出了镇区内排水系统管网的完善方案,方案包括管网的布置、管材的选择、施工方案方式以及技术控制要点等。研究成果可为类似截污管道工程建设施工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