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篇
地质学   2篇
自然地理   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植物的生态策略是影响群落构建结果的重要因子。以三明格氏栲保护区22种常见木本植物作为研究对象,探讨该区典型植物的生态策略组成、变化规律以及与群落构建结果的一致性,为解释该区植被的演变过程、系统功能变化提供理论依据。结果显示:1)22种常见木本植物的生态策略可分为七类,分别为C/CSR、CS/CSR、S/CSR、CS、S/CS、CSR和SR策略,其中CS/CSR和S/CSR策略为主导策略,所占比例分别达到34.1%和32.3%; 2)两类主要的策略变化轴C/CSR-CS-S/CS和C/CSR-CS/CSR-S/CSR都表现为靠近C策略一端选择低构建成本快速收益,倾向于大比叶面积(SLA)与低叶干物质含量(LDMC)、单位面积碳(C_(area))、氮(N_(area))、磷(P_(area))含量的性状组合,靠近S策略一端的性状组合则相反,选择高构建成本缓慢收益;3)与群落建立相关的策略方案,22种植物的竞争能力(C)和压力忍耐能力(S)与物种相对重要值显著相关,相对重要值高的物种压力忍耐力(S)较强。这意味着生境过滤效应使物种聚集S策略可能有更大的生存机会。与C和S策略相比,SR/CSR倾向于维持更快的投资回报和繁殖回报。综上所述,本区植物存在多种经济权衡,但高构建成本缓慢收益的压力忍耐型物种有着更大的生存机遇。  相似文献   
2.
摘要:硼化物因具有质轻、阻燃、耐热、高硬、耐磨等优良性能而应用广泛,但目前国内硼资源开发力度不足导致硼进口量高达70%。随国内盐湖与海水资源开发产业兴起,利用提硼彻底、工艺简洁、材料可循环利用的吸附法从水溶液中分离提取硼资源成为研究热点。本文综述了国内外多种无机硼吸附材料、有机硼吸附材料、有机-无机杂化硼吸附材料的研究现状,重点对比了有机硼吸附材料中的螯合树脂型和螯合膜型材料,并对硼吸附材料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为盐湖卤水提硼及海水淡化提硼产业技术开发中硼吸附材料的选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硼吸附材料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硼化物因具有质轻、阻燃、耐热、高硬、耐磨等优良性能而应用广泛,目前国内硼资源开发力度不足导致硼进口量高达70%。随国内盐湖与海水资源开发产业兴起,利用提硼彻底、工艺简洁、材料可循环利用的吸附法从水溶液中分离提取硼资源成为研究热点。综述了国内外多种无机硼吸附材料、有机硼吸附材料、有机-无机杂化硼吸附材料的研究现状,重点对比了有机硼吸附材料中的螯合树脂型和螯合膜型材料,并对硼吸附材料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为盐湖卤水提硼及海水淡化提硼产业技术开发中硼吸附材料的选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海水入侵是困扰沿海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资源、环境问题,严重影响沿海地区地下水资源。定量模拟、预测和可视化管理是对海水入侵进行有效监测和机理分析的重要手段。基于前期海水入侵模拟的理论研究及方法,提出了海水入侵模拟及预测模型VFT3D,该模型综合考虑地表水-地下水对海水入侵的协同控制作用,能够模拟变密度地下水流及复杂反应性迁移,实现模拟海水入侵的完整水文循环过程。文章介绍了VFT3D模型,利用VFT3D模型模拟了一个海水入侵案例,并与SEAWAT模型模拟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VFT3D 模型模拟水头与SEAWAT模型模拟结果相差不大,但SEAWAT模型无法模拟海水入侵中复杂的化学反应过程。VFT3D 模型模拟发现,水文地球化学过程(阳离子吸附交换作用)对阳离子(Na+、K+、Mg2+和Ca2+)运移产生明显影响,同时引起过渡带中离子组分浓度发生变化,对海水入侵过程产生较大影响。因此,考虑变密度和复杂反应过程,才能更加准确地描述海水入侵,从而有利于地下咸水治理工程的科学实施。  相似文献   
5.
伊芹  程皝  尚文郁 《岩矿测试》2021,(4):461-475
硒是重要的生命健康微量元素之一,土壤硒的空间异质性是造成各种病害和环境问题的主要原因。全球土壤硒分布不均匀,大部分属于低硒土壤,土壤硒含量平均值为0.4mg/kg,典型高硒地区土壤硒含量为346~2018mg/kg。准确分析土壤硒含量是开展土壤硒研究的基础,土壤样品来源特征和硒存在形式是土壤硒分析测试方法的选择依据,合理使用标准物质能够有效监控分析质量。本文阐述了土壤硒的主要来源、分布特征和存在形式,总结了近年来土壤硒形态提取方法、硒含量分析技术研究进展和土壤硒标准物质研制现状。指出当前对硒迁移转化机理研究尚不完善,分步提取态的提出为研究土壤硒形态分布和迁移转化提供了新途径,但因未能完全解决提取专一性和提取过程中硒形态转化的问题,该方法仍在进一步发展。光谱技术尤其是原子荧光光谱是中国分析土壤硒含量的主流方法;高精密度、低检出限的质谱技术,以及具备原位形态分析能力的同步辐射X射线技术,在超痕量分析和形态分析领域具有显著优势。针对当前具有硒含量定值的土壤标准物质能覆盖的土壤基体和硒含量的范围有限,本文提出有待加强研制具备硒梯度含量变化和硒形态含量定值的系列标准物质,以满足分析质量监控需求。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