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篇
  免费   0篇
自然地理   1篇
  202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张静  吴洁  秦公伟  冯俊霄  郑博  赵文博 《地理科学》2020,40(10):1742-1752
运用GIS空间分析,研究了秦巴山区1960—2015年地表太阳辐射的时空动态。结果表明:① 秦巴山区地表太阳辐射量年平均值为4 482.77 MJ/m2,呈现由南向东北、西北递增的态势;年际变异系数为8.85%,呈现由西南向东北递减的态势。② 地表太阳辐射量年际变化呈明显下降趋势,年平均递减率为?10.17 MJ/m2,1970—1992年下降尤为明显;空间上呈现西北局部不显著的微增和东部普遍显著性的减少。③ 年内地表太阳辐射量呈单峰型,最大值在7月,最小值在12月,空间上由南向西北、东北递增;7月年递减率为?0.49 MJ/m2,以西南剑阁县、北川县和东南保康县递减明显;12月年递减率为?0.715 MJ/m2,以汉滨区递减最快;④ 结合降水量和≥10℃积温,将秦巴山区分为5个农业气候区。秦巴山区地表太阳辐射量呈“北高南低的纬向变化,高纬东西分异”,年内递减区表现为“夏季纬向变化,冬季涡旋状”的空间差异。因此,区域内部地表太阳辐射量空间差异大,利用光能资源助力农业扶贫,应体现区域差异。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