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篇
  免费   0篇
自然地理   1篇
  201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以西鄂尔多斯地区5种荒漠优势灌丛(沙冬青(Ammopiptanthus mogolicus)、四合木(Tetraena mongolica)、霸王(Zygophyllum xanthoxylum)、红砂(Reaumuria songarica)、半日花(Helianthemum songaricum))为研究对象,采用平均标准灌丛全部收获法测定灌丛各营养器官(枝条、叶片、根系)生物量,并分别以丛高(H)和冠幅(C)的复合因子(CH)及基径(D)和丛高(H)的复合因子(D2H)为自变量建立单株灌丛生物量预测模型。通过决定系数(R2)、估计值的标准误差(SEE)和F检验显著水平筛选出各灌丛种最佳生物量预测模型。结果表明:(1)5种荒漠灌丛单株总生物量干鲜比差异性显著(P<0.05),各营养器官间差异性也达到显著水平(P<0.05);灌丛根冠比种间差异显著(P<0.05),红砂(1.05)> 霸王(1.01)> 半日花(0.92)> 沙冬青(0.90)> 四合木(0.49);(2)根系和枝条是荒漠灌丛生物量的主要贡献者,其生物量占灌丛总生物量比例之和均在80%以上,根系生物量分配随根系径级的增加而增加;(3)5种荒漠优势灌丛单株灌丛生物量预测模型R2值均在0.85以上,且在0.05水平上显著,生物量模型预测精度较高。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