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篇
  免费   0篇
自然地理   1篇
  202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宋龙  熊学萍 《热带地理》2022,42(12):1964-1979
利用1998—2020年百度资讯中关于时间银行成立的新闻报道,通过人工判读,提取其成立的时间与地点,分析时间银行的时空分布特征,并探讨其驱动因素。研究发现:1)时间银行在中国经历了3个发展时期,数量上总体呈现上升态势,其中第三个时期增幅最大;2)在城乡分布上,时间银行大多集中分布于城镇地区,并逐步向乡村地区发展;在省域分布上,绝大多数省份均已进行过对时间银行的探索工作,其中以江苏、湖北、浙江、广西等4省(区)数量最多;3)在空间分布上,时间银行最初呈现小范围零星分布,后逐渐发展为长三角、中原地区双中心的分布格局,基本集中于胡焕庸线以南,总体为“东南密-西北疏”;4)在空间关系上,时间银行从最初的空间发散逐步发展为空间集聚,集聚程度不断加强且趋于稳定,空间均质性逐渐增强,异质性逐渐减弱;5)时间银行发展的驱动因素包括人口结构、养老建设水平、经济发展水平、政府支持力度、志愿队伍建设以及数字技术水平等,其中第一个时期养老建设水平较为重要,而第二和第三个时期政府支持力度、经济发展水平更重要。最后,建议加大对时间银行的探索工作,减少对社会经济发展等指标的依赖,从而为其在农村、西北和东北等欠发达地区平衡发展提供可行性路径;也应加强政府支持力度,引导多方参与,为时间银行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