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自然地理   4篇
  2021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1.
在自然或人为活动的干扰下,生态系统的正常功能或多或少受到影响。生态系统干扰信息可为跟踪气候变化响应、探寻全球碳循环路径和维系生态系统功能提供重要参考。飞速发展的遥感技术为生态系统干扰信息的获取提供了新的思路,高时空分辨率的遥感影像能及时有效地监测干扰事件发生的时间和位置。本文以中国西南地区为例,选用2005—2016年MODIS影像的地表温度LST(Land Surface Temperature)和增强型植被指数EVI(Enhanced Vegetation Index)产品,首先应用遥感干扰指数模型提取2007—2016年的逐年生态系统干扰数据,然后研究了西南地区森林与草地灌丛生态系统干扰的时空分布,并通过地面着火点观测记录、遥感火烧迹地数据、Google Earth和政府报告等验证干扰指数模型的有效性,最后明晰中国西南地区森林与草地灌丛干扰强度的分布特征。结果表明:① 本文使用的遥感干扰指数模型对干扰事件十分敏感,明显优于单独使用EVI或LST。② 本文提取的森林生态系统干扰和草地灌丛生态系统干扰与Google Earth、气象数据等保持高度一致。③ 森林与草地灌丛干扰是研究区内最主要的生态系统干扰,约占每年总干扰面积的90%。④ 森林干扰最强烈区在川西高原地区,可能的干扰类型为森林火灾,草地灌丛干扰最强烈区为青藏高原农牧区,可能的干扰类型为气象干旱干扰。  相似文献   
2.
利用中国373种珍稀濒危植物的县域分布、海拔分布以及生境信息获得物种的空间分布范围,探讨了中国珍稀濒危植物物种以及特有种的空间分布格局。通过物种丰富度及物种分布所占面积比定权,以ArcGIS为平台,采用克里金插值法(Kriging)模拟得出中国珍稀濒危植物的8个丰富度分布中心:东喜马拉雅沿横断山脉至秦岭、小兴安岭至长白山一线、滇南沿边境至广西南端、湖南、湖北和重庆交界处的大巴山、湖南、广西、贵州3省交界的雪峰山地区、黄山向南至武夷山一线、海南岛与台湾岛。  相似文献   
3.
地缘合作中的陆疆跨境生态安全及调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新世纪以来,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区域地缘政治经济合作的加强,世界各国的持续发展不仅日益高度依存,相互间对资源与环境的竞争也日益加剧,使跨境资源和环境因素的影响渗入到国家安全、国际经济和贸易等各个层面。在此背景下,毗邻国家间围绕国际河流开发的地缘合作发展最为迅速,导致陆疆跨境生态安全问题突出,广受关注。本文从跨境水资源利用、沿边境土地变化特征、生物跨境入侵等方面系统分析了中国地缘合作中的主要陆疆跨境生态安全问题及其研究进展,总结了基于水、陆生态系统跨境生态安全科学调控的主要机制与成效。结果表明:陆疆跨境生态问题呈现出以跨境水问题为核心,土地等自然资源利用、动植物保护与生物入侵防控、灾害监测与预防等多方面多层次发展的态势,跨境问题与全球变化相互交织,在某些区域呈现加剧的趋势。创新安全理念,进行深度地缘合作已成为应对跨境生态安全问题主流思维。本文结合"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从"一带一路"沿途跨境水安全、入境河流水安全污染、流域环境风险以及大型工程的交互影响等方面展望了未来需要重点加强研究和调控的陆疆跨境生态安全问题。  相似文献   
4.
基于NPWP的云南植物保护优先区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飞龄  胡金明  武瑞东 《地理学报》2013,68(11):1538-1548
本研究以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NPWP-National Protected Wild Plants)为指示物种,基于云南各县(市、区)的NPWP信息统计,应用Dobson 算法系统筛选出云南植物保护优先区,并利用已建自然保护区信息评价所筛选的植物保护优先区及其关联生态(亚)区的保护现状。结果表明:在75%和100%的NPWP保护水平上,分别筛选确定了河口县等7 个和24 个县/市/区为植物保护优先区,其中75%保护水平上的7 个植物保护优先区是云南植物多样性保护最关键地区;在75%和100%保护水平上,分别有4 个和8 个植物保护优先区的自然保护区面积百分比低于5%,亟待加强建设;2 个生态区和7 个生态亚区的自然保护面积百分比都明显低于10%,未达到全球植物保护战略2010 年的基本目标;应将I-25-03、I-25-04、I-28-07 生态亚区纳入云南植物保护地体系优化之中。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