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5篇
  免费   42篇
  国内免费   73篇
测绘学   42篇
大气科学   60篇
地球物理   20篇
地质学   58篇
海洋学   97篇
天文学   3篇
综合类   23篇
自然地理   17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17篇
  2018年   22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17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32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2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4年   1篇
  196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南海大鹏湾夜光藻种群在其生态群落中的地位和功能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分析了1991年上半年南海大鹏湾盐田水域夜光菏和浮游动、植物之间的种群动态关系,结果表明,在春季高峰期3月至5月初,调查海域共出现12个夜光藻和浮游动、植物高峰。其中,以发生4次赤潮的夜光藻种群占主导地位,其次是枝角类的鸟啄尖头蚤,其最高数量高达96238ind/m^3。相比之下,在夜光藻和枝角类岛啄尖头捕食压力的影响下,浮游植物的春季高峰并不显著。调查结果表明夜光藻的过度繁殖,不但对产浮游性卵的  相似文献   
2.
遥感技术在我国海冰研究方面的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首先对遥感技术在我国海冰研究中的发展情况作了详细地论述,并介绍了几种常用于海冰研究的遥感数据;其次,从海冰厚度识别、海冰运动速度矢量计算、海冰资源量测算以及海冰灾害监测等四个方面,简单论述了遥感技术在海冰研究中的应用。最后,以渤海海冰为例,阐述了遥感技术的具体应用,同时指出了今后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3.
于1990年3月-1992年6月对中国南海大鹏湾盐田附近海域的夜光藻种群动态及时空分布进行了综合调查,结果表明,夜光藻种群的出现期间一般为每年的1-6月,最早是1991年的12月,娄量高峰期为3-5月,种群密度的波动极为显著;调查期间共发生8次赤潮,且都发生在3月初至5月初;大鹏湾夜光藻赤潮的发生特点是,赤潮的发生和消失突然,持续时间短,一般不超过3d。  相似文献   
4.
5.
本以milos500自动气象站微机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方法,以及对微机的日常维护给予说明。  相似文献   
6.
7.
1参赛代表简况参加第三次(1996年)高空测报技术竞赛的代表共9人,占全省探空业务人员的21%,全部为高空气象专业中专学历。其中工程师1人,助理工程师6人,技术员2人。代表平均年龄33岁(最大47岁,最小22岁)。这些代表均是各地(市)气象局通过严格的考核而产生的,是各台站的业务技术骨干。2比赛试题及比赛成绩高空测报比赛试题内容包括技术规定和操作方法(占60%)、基础理论(占27%)、计算机知识(占8%)和业务规章制度(占5%)。试题涉及面广,包括高空探测专业的各个方面,这次竞赛是对陕西省探空业务人员专业理论和操作技能…  相似文献   
8.
鸭梨初花期预报模式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根据物候资料及春季气候特点,利用榆树初花期与鸭梨初花期期间≥0℃的积温,预报鸭梨初花期;根据花前生育期特点,利用逐步回归的方法,对开花前的29种气象要素进行回归筛选,建立鸭梨初花期统计预报模式。  相似文献   
9.
兰州市2001年沙尘气溶胶质量浓度的特征分析   总被引:11,自引:14,他引:11  
 分析了2001年沙尘暴期间兰州与靠近沙尘源区的武威的沙尘浓度和粒径分布特征,并运用对数正态分布规律拟合了沙尘粒径的分布。通过对比武威、皋兰和兰州沙尘暴期间沙尘浓度的变化以及武威与兰州的沙尘粒径分布特征,揭示了河西走廊沙漠对兰州市沙尘暴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Zooplankton abundance, biovolume and taxonomic composition in Jiaozhou Bay and the adjacent coastal Yellow Sea were evaluated using ZooScan measurement of samples collected by net towing every August from 2005 to 2012. Zooplankton abundance and biovolume ranged from 1 938.5 to 24 800 ind./m~3 and 70.8 to 1 480.1 mm~3/m~3 in Jiaozhou Bay and 73.1 to 16 814.3 ind./m~3 and 19.6 to 640.7 mm~3/m~3 in the coastal Yellow Sea. Copepods were the most abundant group in both regions, followed by N octiluca scintillans and appendicularians in Jiaohzou Bay, and chaetognaths and N octiluca scintillans in adjacent coastal Yellow Sea. Over the study period, the most conspicuous hydrographic change was an increase in water temperature. Meanwhile, a general decrease in zooplankton abundance was observed, particularly in copepod populations. Based on redundancy analysis(RDA), the warming trend was the key environmental factor influencing to decrease of copepod abundance. The proportion of small-sized copepods increased while the mean size of all copepods decreased, in significant correlation with water temperature. Our results indicate that zooplankton, particularly copepods, are highly sensitive to change in water temperature, which is consistent with predicted impacts of warming on aquatic ectotherms. Due to their dominance in the zooplankton, the decline in copepod size and abundance could lead to an unfavourable decrease in energy availability for predators, particularly planktivorous fish.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