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0篇
自然地理   2篇
  2021年   1篇
  201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发展高端航运服务业是港口城市产业转型的重要着力点。基于劳合社海事企业名录,利用连锁网络、回归模型等,研究1982—2018年全球高端航运服务业节点城市和城际联系的空间演变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① 全球高端航运服务业骨架由“T”字型向“大三角形”转变,网络重心不断东移,欧洲、地中海和亚太地区构成的东西向市场是其发展主线。② 节点城市的网络地位提升与该城市和前序城市建立的联系强度有密切关系,与覆盖的市场范围联系不大。③ 高端航运服务业的区位选择主要受资本、技术和市场的共同影响,其布局临近客户和市场,倾向于知识密集型的产业集聚。④ 集装箱吞吐量和地区宏观经济对高端航运服务业布局的显著性增强,人口数量、港口和行政中心的显著性消失。  相似文献   
2.
1895-2016年全球海运网络中的海峡两岸港口运输联系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列辉  林羽珊  CesarDUCRUET 《地理学报》2018,73(12):2282-2296
台湾地区与中国大陆隔海相望,海上运输是两岸间货物往来的最主要方式。受国际政治和贸易模式的影响,从19世纪中后期以来,两岸港口运输联系变化剧烈。利用劳合社(Lloyd's)1895-2016年两岸港口间航线的O-D数据,从国家层面和全球层面研究海峡两岸港口运输联系的变化。主要结论为:① 近代开埠至割让给日本之前,台湾地区与大陆的海运联系紧密,厦门港是台湾地区最重要的中转港;日据之后,台湾地区成为日本的原料来源地和商品销售地,台湾地区—日本—中国大陆形成三角运输联系;两岸对峙后,两岸港口运输联系切断,台湾地区—美国—日本形成三角贸易网络;1979年后,香港港成为两岸运输联系的最重要中转港,两岸直航后,台湾地区与大陆间的港口运输联系在广度和深度上不断拓展。② 台湾地区区位优势明显,但由于是海岛,陆向腹地狭小,因此充分利用区位优势和地缘优势,把区域经济增长中心作为自身的海向腹地,以形成紧密的海上运输联系是台湾地区经济持续发展的关键。改善与中国大陆之间的关系、分享中国大陆发展的机遇、推动海峡两岸的港口运输联系是台湾地区的“天时”与“人和”。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