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3篇
大气科学   4篇
自然地理   1篇
  1990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8年   1篇
  197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1986年3月16日至4月19日,中国南极考察队二次越冬队在南极洲乔治王岛中国南极长城站执行了哈雷彗星观测任务。在为期34天的时间里共进行了8次观测,拍摄到大尺度照片9张,并详细地记录了观测过程。  相似文献   
2.
杨义碧 《大气科学》1980,4(3):253-261
一、前言 近年来,发现热带和付热带地区的风场存在一种周期约为15天的振动。这种风场的振动,反映了热带大型流场存在周期约为15天的变动,研究这种振动的变化机制对热带大型环流的中期演变预告是很有帮助的。  相似文献   
3.
热带太平洋地区海气系统的耦合振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讨论了东太平洋赤道海温和太平洋月平均云量距平的关系,结果表明:(1)东太平洋赤道海温距平和中太平洋赤道云量距平有很好的正相关,而与东、西太平洋赤道云量距平有很好负相关。所以太平洋赤道上空应该存在二个距平的东西向环流。(2)云和海温存在周期为34—38个月的耦合振荡,我们提出了云-辐射-海温机制来作解释。(3)在东太平洋海温暖水月的前12个月到后6个月期间,东太平洋赤道云量是负距平的(即偏少),这表明此期间可能是大气在影响海洋,亦即Walker环流影响海温变化,而不是海温影响了Walker 环流。海温和Walker环流是相互作用的,这种相互作用组成了大气和海洋之间的一种耦合振荡。(4)东太平洋海温、中太平洋云和北半球中、西太平洋信风亦有很好的相关。  相似文献   
4.
本文对1974年8月上半月西太平洋及南海地区一次强热带辐合带的环流特征作了分析,给出这次热带辐合带的平均结构和天气分布。发现在热带辐合带上空,200毫巴对应有一个弱的孤立反气旋;除了热带辐合带及它北部副高之间有一个垂直经圈环流外,和它南部赤道缓冲带之间还有一个经圈环流,其下沉运动位于赤道缓冲带北侧;在热带辐合带涡旋的南部存在低层强西南气流,主要云区和降水区发生在这支气流的西北侧。本文并对主要云区和降水区为什么集中于热带辐合带南侧和热带辐合带上热带扰动的发展问题作了一些物理解释。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气象工作中根据较密集的气象探测网以及雷达、飞机和卫星探测资料,对产生暴雨的天气系统的微细结构和物理机制作了不少的分析和研究,得出了一些有参考意义的结果。日本气象厅自1968年以来,在梅雨时期进行了大暴雨研究计划的试验。松本诚一等人对这些试验资料的分析和研究特别是有关梅雨锋系暴雨的结构和机制发表了一些论述。梅雨锋的温度场结构不如极锋那样明显,它没有显著的水平温度梯度较大的特点,但在暴雨中心上空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